陳建安
今天加拿大的退休年齡,與其他歐美國家都是大約65歲,比亞洲國家遲了大約五年。所以,無論是60歲或是65歲,都是在這新中年約55至75歲的時段裏。有些人不用經歷退休,但當配偶退休時,也要面對生活上的轉變。
新中年人士告別了職場,是人生一個新里程的開始,會帶來新的挑戰。這是甚麽挑戰呢?
長者雖然享受很多優惠,但可能被社會視為是屬於一個老化的群體,是過時的人,增加了醫療和養老金的社會負擔,有時不免受到一些歧視。
退休人士失去了職業和經濟保障,對一些人來説,這是失去了人生目標。在情緒、思維、體力、健康上,不免經歷不同程度的轉變,對社交和人際關係也帶來衝擊。有些長者會抗拒新事物,停留在拒絕成長、自我封閉的舒適地帶。在家庭方面,兒女離巢,雙親年邁或已不在,第三代的出現,還有代溝的問題。
對教會來説,人口老化,帶來教會的老化,奉獻少了,有些會友也跟著從事奉崗位退下,使教會人手不足。這些都是一些不同的挑戰。
我聽過一些負面的話:「我老喇,無用喇,唔能夠再做咩喇!」
其實老與不老只是一個心態。Bob Buford在他的 Game Plan: winning strategies for the second half of your life一書説:「你想自己有多老就有多老。」
聖經這樣說:
「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 (箴 16: 31)
「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伯 12: 12)
神賦與我恩賜和才幹,是要我盡量發揮使用來事奉神。
又有人説:「我老喇,要退休啦,阻生哂,唔可以再事奉啦,阻住班後生仔上嚟呀!」
Bob Buford有這樣的回應: 「請放棄退休這個念頭。聖經絕對沒有教導我們要退休……到了七十歲,你可能需要改變你工作的步伐,或者工作的性質。」
他引用了民數記8: 24-26的經文,指出「退休」的利未人還要繼續工作,就是要輔助和指導後來的人。所以聖經雖然是用「退休」兩字,意思卻是退任,是轉變崗位的意思。
詩篇指出長者的任務,是要把神的能力指示給後來的人,並繼續結出果子:
「神阿,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 71: 18)
「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 92: 14)
所以,崗位是要讓給後生仔,否則後繼無人,但有很多重要和適合長者的工作是在等著長者的。長者要繼續尋索新領域去事奉。
還有一句常常聼到的:「我老喇,做夠喇,唔應該再做,要收山,享受一下人生先啱呀!」
最近在「面書」看到一句話:「Retirement age is 67. Life expectancy is 78. Work for 50 years to maybe enjoy 11? Start enjoying life now! No one is guaranteed tomorrow! 」
看來很有道理,及時行樂,若不把握,就會錯過了。但這正是Westminster’s shorter catechism所說的「享受」:「人生的目的是榮耀神並要永遠享受祂。」
年長的,當然有很多限制。但聖經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 4: 16)這是一句十分有鼓勵性的話。
對,年紀大了,當然要放慢,多休息,但仍要在有生的年日,完成神給予的使命。神給我的光陰歲月,我要用來完成未做完的工作。新中年的退休,意思是退任。我們還有新里程要踏上。
(作者是楓盛新中年匯萃中心顧問牧師,這個基督教機構的宗旨,為要激勵新中年信徒覺察自己活在一個黃金時段,要把握契機,回應神的呼召,去委身事奉,活出豐盛的新里程。www.newmiddleag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