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 峰會期間連續四天追踪採訪一位出席者

–– 南卡城華人播道會譚子舜牧師
採訪 :張婉玲

第一天: 開幕禮和晚宴
一個特別的日子,這天剛巧是譚牧師移民加拿大的三週年。他說:「我一聽到宣傳峰會的消息,就決定報名,還鼓勵我教會的執事和同工一共八人參加。今晚都同枱共享晚宴!」

對譚牧師來說,「結連」是參加峰會的重要目的。他對北美華人教會其實不太熟悉,又沒有人脈;希望藉峰會認識牧者們和不同機構的工作:「今次不是我首次參與華福會議,第一次到巴里島的華福大會,當時很年輕,跟著上司去參加,已覺得大開眼界,給我認知到世界各地華人教會的精英思考甚麼。第二次就是上屆的台北華福大會。我以前兩次同樣的期望,來今次的美加峰會,希望能得到啓發。」

至於峰會的工作坊,譚牧師將重點放在與新一代接捧有關的硏討:「我帶著一個疑問來峰會:華人下一代以英語為主,用中文的華人教會還有發展空間嗎?」

他說:「今晚我有個觀察,出席者多半是年長的,台上的講員都是有數十年經驗還在前線拼搏的人,卻看不見有多少個三十歲以下的參加者。」他卻認為,神既然安排華人教會來到北美,「兩文三語」應該是華人的優勢,不是負累,下一代要承傳這優點,能與不同文化的人溝通,才是出路。

第二天 : 日程開始
譚牧師獲邀擔任第一晚晚堂講道前公禱時間的主持。在一整天密麻麻的日程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晚堂董家驊牧師的講道:「神透過董牧師的口對我說話!究竟我的堅持是甚麼?堅持教會傳統?堅持大家是華人?何處是尼尼微?何處是他施?」這使他回憶起自己蒙召的過程和當中的掙扎:很想有所作為,但亦要放下自己的方法去完成。一切都是神的榮耀和能力,來成就祂的使命!當譚牧師憶述他近三年來在加拿大牧會的經驗時,表現出不平則鳴的一面:「事工不是為牧養人而是一種慣常程序的安排嗎?自古以來的結構便不能打破嗎?」沒想到董牧師講道的字裏行間,給譚牧師安慰和鼓勵。

「除此之外,早堂鮑牧師的信息中最重要的提醒是,不要以大型、有影響力、或以為接近有權有勢的人,教會就會有個方便。」事實上,譚牧師經歷過近年香港的改變,他親身感受到信徒對大型教會反感的情況。

「今天參加的兩個工作坊,都有關新一代青年事工,但會場中,我仍看不見有下一代的人。若一邊說要跨代,但現場全是同代人,整件事變得很離地,欠缺說服力。」

一天結束,沒有解決譚牧師心中原本的疑問,反而增添了更多疑惑:「是否在華人教會的架構中,擁有兩文三語的年輕人已被假設屬於英語呢?然而,我又看不到北美華人教會年輕英語新一代特別興旺。那麼,華人教會要堅持華人身分,但又承認下一代不懂華語及同化於西方主流。再去談論跨代傳承,還可令人信服嗎?」

第三天:日程中段
譚牧師說:「同樣,晚堂使我情緒波動很大!特別在祈禱時,流淚代表著我的共鳴!」
「大約五、六年前,我曾經領受過一個先知性祈禱。當年有位主內肢體為我有『為父之心』禱告,叫我不單要成為年輕人的父親,也成為上一代人的屬靈父親,無條件地接納和關顧上一代。」這個禱告直到譚牧師站在牧者位置上,才體會到「為父之心」在周旋兩代之間的張力。

「思前想後,我自己無論在年紀上或資歴上,已到達中間,即『夾心人』的位置,需要為下一代年輕人祈禱,也要為上一代長輩們祈禱;明白要給年輕人嘗試的機會,信任他們,也去理解、聆聽長輩們的心意,和他們的關切。」

在譚牧師所選擇出席的工作坊中,他對「職場門訓的秘訣和實踐」特別雀躍:「信仰不只在教會內發生,在職場也可以。」他認為教會代表着一群人,一群跨代、跨界、跨文化的人,這群人不僅聚集在教會內;當他們回到家庭、職場時,也可以實行與信仰的整合。教會需要有這種職場門訓的課程,就能夠塑造出不受限於教會建築物和制度的未來教會。

「有一個工作坊關於教會媒體的新趨勢,講員即場介紹一些新的應用程式,我就立刻下載使用。其實,我對新媒體教會的操作已有五、六年經驗,例如每星期的Facebook直播,最初只有一、二百追隨者,直到我移民前已達三千多人,總算是經營一個媒體的成果吧!」譚牧師認為加拿大華人教會在運用社交媒體方面,比香港教會落後十年、甚至二十年。若不是疫情,恐怕仍不會有網上崇拜出現。不過,推動教會領袖們接受網絡作為牧養和佈道平台的新思維,譚牧師相信還需更長遠計劃和多次溝通,才有機會達成。

「我暫時未想開一個『元宇宙教會』,但至少希望我教會能增設一個通訊總監的新職位。生活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沒有新媒體,就無法接觸新一代的年輕人!」

第四天:日程完成
譚牧師:「整個峰會我最珍貴的,不是資訊,而是所有講員的生命故事、個人成敗經歷,最為震撼!」
峰會到達尾聲,譚牧師的總結是:下一代的出席人數極少,統計結果是全場三十九歲以下的只有十數人,還有不足之處是在整體程序中,沒有給與會者互動交流的元素:「最終,我的結連行動,只能在自發性和機動性的時候發生,如飯餐的一刻!」

經過幾天峰會,譚牧師覺得華人教會未來前景似乎沒有闖出新領域,但仍有盼望。他認為教會並不是沒有青年人,他們都是愛主的,只要用合適的方法處理代與代之間的張力,能夠好好溝通,就不會有撕裂出現。

「我感恩神𧶽給我在卡加里的教會這個平台去回應召命。」他的教會自2021下半年開始,新移民湧入,大部分是年青群體,有帶着孩子的年輕夫妻,及二十多歲的初職青年。令譚牧師意想不到的是能夠新設一個屬於年輕人的崇拜時段,這實體平台給他們在敬拜、禱告和講道信息中與神相遇。將來,也許會在其中分享他們生命的見證。

「我明天回程後,就要預備下週的青年營會,是第一次的𡚒興營,有六十多名青年參加。」譚牧師認為新移民代表著一群跨文化生活的人,大大提升他們對不同語言的適應能力和不同文化的敏感度,這些正是宣教的必備條件。譚牧師已經歴過一次離開土生土長的地方移居海外,那裏是下一站?他說:「神的國度比堂會更大,何需限制於某堂會、某地域呢!」
感謝譚牧師一連四晚付出寶貴的休息、「可結連」的時間,接受採訪。他說:若五年後仍在北美牧會,必定參加下屆美加華福峰會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