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 「港人移加潮成為教會更新的契機」座談會

主持和記錄:黎浩斌

嘉賓:王乃基牧師       趙善基牧師        程子信牧師

加拿大華福董事 仕嘉堡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    宣道會錫安堂主任牧師

1.這次港人移加潮,跟以往的華人來加移民潮有何不同?
趙:移民心態不一樣。這一次,更多的是逃難心態。第二,是資訊上的區別,97年移民潮時,大部分移民對加拿大認識較少,而現在的移民較有錢,教育水平也較高,來之前就已經了解加拿大。因此,上一代移民來加後要依靠本地人去適應新生活,例如需要教會。而現在的本地教會已失去了當年那樣的功能。所以,這一次教會需要更迅速行動,要趕在新移民來到之前就盡可能接觸他們。學生工作特別明顯,學生剛來加的時候,需要人幫忙,一旦適應了生活就不再需要教會的生活幫助了。


王:這是香港人移民的第四波,67年,87年,97年,這是第四次。從雨傘運動開始,陸續有移民來加拿大,加上最近移民條件放寬,估計移民數量史無前例。這次移民潮有兩部分人,一批是曾經在加拿大生活然後回香港,現在又回來,我稱他們為「回回流」;另一批是第一次來加拿大的,我稱他們為「潮汐流」,他們不會一次湧現,更可能是在未來幾年陸續來到。


程:當年我家人對香港回歸沒有信心,97年就全家移民,當時我16歲,家庭屬中下階層。相信當年有很多家庭情況相近,為了下一代來到加拿大。我認為這次港人來加潮,大部分屬於再回流的舊移民,即使現在未回來,也在計劃回加,我認識一些家庭的孩子已先回加拿大了。


2.當前華人教會的粵語事工普遍老化,這次港人移加潮對華人教會的結構會帶來甚麼改變?
王:可能促進新的傳福音模式。與以往的移民不同,這次的新移民未必去教會,因為經濟狀況比較富裕和有學識,在網絡上已經拿到很多資訊,甚至到機場時就已經預定了接送服務。我覺得還是可以先做一些預工,搶在其他媒體前接觸他們。


程:香港移民可能帶來政見衝擊。當新來的信徒說是黃絲,本地信徒能否接納?如果教會比較保守,少談政治,會是新舊時代需要磨合的過程。香港在社會運動時,曾經有年輕人逼教會表明立場,當有這樣的人移民到加拿大,而加拿大教會的領袖不想說政治,只談上帝,這就會帶給教會挑戰。


趙:有些信徒來加拿大後,可能不習慣這邊的講道方式,尤其是年輕家庭,因此也會針對這個群體去留住這些人。這批移民會有逃難的感覺,他們需要在講道中聽見從一個地方去到一個新地方,神的榮耀沒有改變,第二,要提醒他們依然是神的子民。這些人哀歌情懷比較強,向他們不可以單講快樂健康的信息,需要在小組中給機會他們吐苦水。當他們逃到加拿大的時候,給他們看到這裡是行公義、好憐憫的,而且用加拿大教會的特色來演繹。


3.這次新移民潮,對華人教會的宣教事工可以帶來甚麼更新的契機?
王:在當今這個大挪移的時代、新舊交替的年代,教會的更新換代是最慢的。移民潮卻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補充劑,為了教會健康,我們需要有新的血液。新移民的確會帶來教會的改變和衝擊,也成為教會更新換代的加速器,亦給牧者之間有全球比拼的感覺。


趙:新移民和教會可能會擦身而過。以前的移民來教會就如去同鄉會一樣,只要教會打開門就有人來,但如今的新移民,只要在剛到加拿大的頭兩個星期沒有被教會的人接觸到,他們安頓好後,就會與教會擦身而過。因此,教會要建立更快的方式去接觸他們,如用不同的媒體提早在新移民未來之前就為他們熟悉加拿大環境做準備。


程:我的教會以年輕人為主。通過網絡上的一些共同話題,未來加拿大的年輕人已經參加了我們教會的網絡團契。


4.有甚麼傳福音的新策略特別適合這次新移民潮?
王:疫情後的教會,網絡世界可能會成為傳福音策略的主流,在新移民還沒來到教會之前,預先接觸他們是一個好策略。也不是將我們現有教會的文化硬套在他們身上,無論在情緒上還是文化上,都需要做一些解構工作,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在加拿大即使也會留意香港新聞,但我們和他們的感受還是有區別的。教會需要在線上做好聯繫工作,某程度上知道他們在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取向。建立橋梁後,給他們一個文化或不同背景的過渡期。教會需要更多包容接納他們,更多的認同感才能更好向他們傳福音。希望有負擔的信徒網軍,在網上接觸新移民,跟進他們定居加拿大。在較小的城市,更需要通過人際關係,把人帶到教會。


趙:我們教會開了一個Facebook賬戶「香港人在多倫多」,幫助香港新移民先了解加拿大。也開展了小組節目「zoom meeting group」,讓一部分想更深了解加拿大的人可以更多了解,第二步是建立朋友關係,很大部分人在結束節目後都願意進到我們教會的聊天群,因此能更多認識他們。在他們到達加拿大後,弟兄姊妹會在衣食住行方面去幫助他們安頓。教會現有的小組系統未必可以容納這麼多人,所以更加需要有信徒額外付出,去特別跟進這些新移民。


程:我們教會通過口碑的聯繫,把一些新移民帶到教會,主要都是一些學生。我們也開拓了YouTube頻道,除了自己教會的弟兄姐妹,還希望更多外人看到,嚐到我們教會的氣氛,讓新移民來加以後更容易融入教會。我們曾經嘗試每個星期,在香港的不同傳媒,如時代論壇,刊登一些文章,讓香港的弟兄姐妹認識到加拿大的教會。


5.如果用「服務新移民」作為傳福音的橋樑(例如提供生活幫助和網上資訊等),華人教會如何能夠比較一般社會服務機構做得更好?教會「服務新移民」的優勢在哪裡?
程:每個教會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不需要過多比較。我們的教會因為年輕學生多,針對的移民福音對象也是這個群體,所以我們會安排接送學生,在他們放學後一起聚餐,然後就有團契,也送他們回家。教會在服務上不僅是資訊,而是更多貼心的關顧和團契。


王:教會可以做到的,是處理年輕人長大的問題,處理他們和移民父母之間文化和溝通上的差異,也讓新移民的孩子適應加拿大本土文化。幫助父母教養孩子,並他們之間的溝通,是教會與新移民一個很重要的接觸點。


趙:教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情。機構可以提供的,只是一個預約的服務。教會仍然有優勢,就在於情和愛。教會需要求恩賜和資源,需要求神將有恩賜的人帶到教會。一個香港新移民家庭的孩子面對本土學生,很難融入團契,文化很不一樣。因此,有些家長都希望我們教會開粵語團契。


6.這次新移民潮,對教會的敬拜可以帶來甚麼更新的契機?
程:非常贊成我們需要藉著這個機會,進行教會更新。好像奉獻方式,討論了一年電子轉賬,就是藉著疫情衝擊才促成的。藉著移民潮,我們應該在唱詩、崇拜等有時代更新。


趙:同意藉著新事物帶來更多更新機會。在疫情中,我們教會的領詩員都年輕化了,因為年長的弟兄姐妹都比較腼腆,不願意出鏡。現在香港已經有很多現代的崇拜方式。我考慮藉移民潮機會開一個符合他們背景的崇拜。除此之外,因為很多加拿大的牧者都很難講出香港移民的那種心酸感,所以我們教會也邀請香港的牧者為我們一個月一次講道,盼能講出他們心中的鬱結,也能照顧到他們的需要,同時也豐富了我們舊人在敬拜的心路歷程。


王:無論是新舊移民,都對教會有不同期望,如教會可以按時滿足他們的期望,如唱詩歌,在歌曲的選擇上會不一樣,這涉及崇拜的神學和帶敬拜的方式,我們需要在不同年代有所更新。若在短期內有大量新移民,對教會的衝擊會很大,我們今天的牧者需要講進他們的心。曾經有講員講了香港的一些俚語,本地會眾聽不明白,現在有可能是我們加拿大講的俚語,香港的新移民就聽不明白。或者在音樂上、講道上的選擇都需要有所配合。


7.這次新移民潮,對「教會的團契事工」可以帶來甚麼更新的契機?
王:實體和數碼崇拜結合在一起,也會有共在感。


趙:有些人已經在疫情中適應了網上團契或禱告會,可能比較難回到以前那樣一定要返教會。團契方面,要看對象是什麼人,如果是學生,的確需要有實體一起的時間,家庭可能就要小組關顧較多。所以,上帝要帶什麼樣的新移民來到教會,要因應他們的需求而準備。我們鼓勵現有的家庭團契,開放自己的家庭,不求回報地去接待新移民。


程:關鍵是弟兄姐妹在接待新移民時跟他們有好關係,這個時代的人很容易轉教會,甚至不去教會。


8.這次新移民潮,對「教會的教導栽培事工」可以帶來甚麼更新的契機?
趙:「Deeper life」講座推動禱告,幫助弟兄姊妹屬靈生命進深,長老帶頭活出生命,帶動會眾。這次移民潮有兩方面促進了教會向前。第一是逼我們加拿大的牧者因為有了網絡,跟香港牧者互相學習和進步,第二是移民潮帶來香港的牧者,幫助加拿大牧者的換血更新。


程:在栽培方面,我注重講關於合一的道。社會運動對香港年輕人的衝擊非常大,我們邀請年輕人與資深牧者去討論。有些年輕人談論社會運動時表示很多不解,我趁機給他們講聖經中的合一,幫助他們在教會中同心,讓他們自己發現意見不同也可以同心。另外,就是教導他們接待的功課,學習接待新移民、難民、窮人,接納與自己不一樣的人。這次新移民潮是一個好機會學習接待的功課。


王:現在的栽培事工,需要目標導向。不能以知識作為最終目標。如接待新移民,就要有這樣實踐的地方。要有很多對教會現況的反思。學習聖經若單學知識是浪費教會資源的,因為網上已經有很多這樣的知識教導。教會需要用情景學習去帶出一些新課程,讓有心志的人得足夠裝備,裝備是為了實踐。


9.這次新移民潮,對「教會動員會眾參與事奉」可以帶來甚麼更新的契機?
趙:引用潘霍華牧師的話,團契一個很重要的功用就是用耳朵去聆聽。但在新移民講他們內心的事給我們聽之前,我們要走出去,有行動去幫助他們,然後才用耳朵去聽他們的需要。我教會藉著新移民的機會重新建立小組組長,激起他們那份幫助人的熱情,有新的使命感。


王:講台教導非常重要,先要從心裡為他們預備,才能再到耳手腳去行動。我們老移民已經忘記了移民時候的困難,沒有同理心,就有點隔岸觀火的意味。盼望有部分新移民故事能在講台上分享,起到鼓勵作用,帶動更多弟兄姐妹去做新移民事工。


程:動員任何事工都是困難的,特別在疫情中。藉著每次接觸弟兄姐妹的機會,常常提醒他們關心香港的動態和情況。需要從幾個心裡火熱的弟兄姊妹開始,去帶動整個教會。


10.面對新移民潮帶來以上可能的教會更新契機,教會需要怎樣重新調配資源?
王:我們教會經歷過很多次資金不夠,最後還是有足夠的恩典。這次新移民到來,我們更要投放資源到這個機會裡。


程:可以在網絡的宣傳下功夫。先撥一些資源搞好教會的網站,例如在主頁有特別歡迎新移民的字句,或在其他媒體如YouTube、Facebook等宣傳教會。也可以通過寫文章、出鏡等方式讓更多新移民知道教會的存在。


趙:雖然教會人數不是我們主要追求的,但在新移民潮下,需要去收割莊稼。希望97年移民潮的狀況重現教會。資源的調配的確有難度,我們教會也用一些金齡牧者義務牧養金齡人士,為教會空出一個全職牧者位置,去主要負責新移民事工。


11.教牧長執可以如何鼓勵、預備、帶動會眾,迎接這次新移民潮的契機?
王:主要按領袖們的負擔去鼓勵和支持,從長執開始鼓勵福音工作,當新移民來到,就已預備好去接觸他們。


程:我們主要的對象是年輕人,有三個人負責,當新移民來了,這三個人就主動去接觸他們,而且會互相分享這些新朋友的訊息。


趙:我們教會有三個同工、兩個長老、兩個神學生負責新移民。越多人參與新移民事工越好,像漁翁撒網一樣。


12.這次新移民潮,會否激化教會中的政見衝突,教會可以如何處理?
程:牧者的角色不是和事老,而是指出聖經的真理。曾經在我們教會,就發生過一次因政見不同的辯論,我邀請兩位長老一起去幫助政見不同的人一起談論這件事。雖然其中一位還是離開教會,但他留下一句話:「我很欣賞跟我不同意見的人,雖然我離開,但不覺得關係破裂。」他能平和地離開,原因是我們願意去了解他。教會裡一定有不同意見,牧者對這樣的事應該親力親為,不能假手於人。要抓住聖經真理,先放下自己的成見,用心去聆聽弟兄姐妹的分享。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特別重視,放下其他事情,把這個放在首要解決的位置。


王:和而不同是聖經的精神。關鍵在於聆聽、包容、接納。教會的重點是教導的角色,比起單純的站邊更重要。


趙:香港的年輕人離開教會,加拿大的年輕人也覺得教會沉默代表懦弱。一小部分關心香港的年輕人,會對加拿大的教會不表態而沮喪,但也沒有看到強烈的藍色陣營與之對抗。他們不是對教會失望,而是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失望,當他們被關心時才會告訴你。他們當中有人心理受創很嚴重,我們需要用真理幫助這些年輕人重建價值觀。每個星期教會都鼓勵為新移民禱告。


座談會結束時,趙牧師分享了一篇在他教會使用的禱告文(最後的部分改編自《詩篇》68:7-10):「願主耶穌,看顧新移民,當他們遭遇生活的改變或困難,讓教會及弟兄姊妹能夠把握機會,成為他們的幫助,讓新移民感受到人間有情,天地有愛。求主耶穌得著每一新移民,並求主打發工人,去收割祂的莊稼。神啊!你領著新移民出來,走過曠野的時候,神啊!你降下大雨,使缺乏的得到滋潤。使他們成為你的子民住在其中;神啊,你滿有恩慈,為缺乏的人預備了一切。」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