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 如何經營一個有效的主日學?

——訪問主日學校長錢廣強弟兄

採訪:趙敏能

究竟如何去經營一個有效的主日學?在證道浸信會美麗徑堂主日學事工中事奉超過三十年的錢廣強弟兄,為我們分享他的經驗及體會。

教會自1981年成立時已經有主日學。當時教會大約有一百人,主要由學生組成。作為主日學校長的錢弟兄,在1989年起開始參與主日學事奉。當時是主日學最高峰的時期,全教會超過八成人參與。從全盛時期到現在,信徒經歷人生不同的階段,從學生時代到就業直至組織家庭,確實在時間安排上與年輕時代不同,加上面對人口老化的現象,現在教會人數約有一千,有四成人參與主日學。

錢校長回想起當初投身主日學的心志,到現時一直沒有改變:一心以教導為主,盡力培育下一代。他是一個接受過神學訓練的信徒,認為在基教中事奉是他在神面前的一項召命。執事會曾經招募他加入,但是他認定自己在基教中的事奉崗位,寧願在這方面長期的服侍。

教會在八十年代末開始建立主日學的架構,由主日學的導向小組帶領整個事工。這個核心小組包括三部份:一、課程編排。二、老師培育。三、照顧學生。

在課程編排方面,會因應主日學受眾的轉型而改變;例如:從學生階段到組織家庭,需要加入夫婦關係及教養兒女的課程,讓不同年齡的受眾得到合適的教導。現時有一系列的證書課程,包括基礎成長、導向成長、工人成長、進深成長及教會領袖課程,方便信徒有系統地學習,讓信徒有目標地完成不同的課程。而領袖課程能為教會發掘和裝備願意參與帶領的核心同工。每季的課程必定有一科新約、一科舊約、一些證書課程的必修科及選修科。每科聖經書卷的選擇,會有系統地根據過往曾出現的次序輪替。課程題目的決定,可能會根據老師最有心得的範疇作調整,同時又會因應教會的需要,加入門徒訓練及浸禮班。

在老師培育方面,需要發掘、訓練及獎勵師資。要發掘新的主日學老師並不容易,因為大部份人在教會中已經有其他的事奉。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對方立刻答應。不過,大多數人需要一至兩年的時間等待及考慮。一旦有人願意加入,需要讓對方參與老師培訓課程;教會特別設立了一個學徒制度(Teacher Apprenticeship Program)來培育老師。這學徒制度為期一至兩年,新老師會跟從三個資深老師,從中觀察及實踐教導。新老師必需是教會的會友、已完成主日學基礎成長的證書課程、願意與神同行、常常禱告及默想神的話、在生活中流露出基督的樣式、與弟兄姊妹有良好的關係、表現出有教導的恩賜等。在學徒實習中,新老師需要參與四班不同的主日學,兩班是觀察,另外兩班是參與教導,同時要完成主日學部提供的老師訓練及出席老師的研討會。另外,成為能帶領新老師的資深老師,需要是一位已經教導兩年主日學以上的老師,在觀察過程中,互相分享教導的目標、理念、計劃課程的過程、教導方式、如何面對難處等;在實習過程中,需要一起編排課程、分配教導責任,在新老師教導後給與意見,一對一的提供正面的評論。主日學部需要確定新老師與資深老師有定期的溝通,完成每班課程後需要作出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新老師的態度、課程編排、準備、教學技巧、果效等,也包括新老師從資深老師學習到甚麼?資深老師有否給與幫助、鼓勵及指導?完成整個學徒訓練後,如通過主日學部的審核,便可成為正式的主日學老師。這個學徒制度已經實行了十二年,每年差不多能夠產生出一位新的主日學老師。

在每年主日學的結業禮中,不但學生有勤到獎,老師也得到獎勵,同時會從已結業的學生中,物色有潛質的老師候選人。又會舉辦老師例會,增進彼此認識和溝通,成為分享個人教學心得的場所。還有老師的研討會,邀請資深講員帶領,讓老師們得到不斷進修及培訓的機會。又有設立主日學教材及資源中心,儲存以往的教材資料,並提供老師專用的基本參考課本。

現時主日學老師分為三類型:第一類是活躍的老師,一年內有四季主日學,這類老師起碼教導兩科或以上。如果一年內只教導一科,會歸納為偶然參與教導的老師。其餘少於一年內教導一科的是儲備老師。主日學部會根據這些資料作老師的安排。差不多每季都有牧者及傳道作為老師,因為教導是他們的職責。其他平信徒的老師多數會教一季,然後用下一季來預備未來的課程。他未有聽到老師有「耗盡」的現象:錢校長以自己為例,他曾經兩年內八個季道連續教主日學,完全沒有「耗盡」的情況;他覺得其實很視乎老師自己是否願意不斷在教導中學習:如果一位老師在一年內教四季主日學,之後他便能掌握這四個課題,在教導中最大得益者必然是老師本人。大多數老師遇到的困難,是不知道教甚麼的課程最適合,而主日學部會給予他們意見作引導。另外,主日學老師會得到教會的書簿費資助。每年有一次的謝師宴,感激他們的擺上。

關於學生的學習,會透過電腦資料庫,儲存曾出席的學生個人、勤到、各科成績及結業記錄。鼓勵信徒參與教會以外的機構舉辦的聖經、神學、信徒生活等課程。從出席學生的資料中,他們發現二十五至四十歲的群體越來越少;因應這個現象,主日學部特別舉辦了一個「培育千禧:到位的教導研討會」去聆聽這群人的心聲,目的想了解為甚麼教會刻意預備一些為他們而設的主日學科目,他們卻不出席。從聚會中,他們表達出在這個人生階段,實在是沒有時間能夠出席主日學;明白到這個原因之後,主日學部決定以另一個形式將主日學帶進他們當中,例如把主日學的教導分拆開,變成主題講座的形式,帶進他們的團契內。這例子就是願意跳出主日學的框框去思考,因受眾的需要,把主日學的模式轉型。在一些課程中,教導的內容可以由學生建議,然後老師會因應學生想要的內容而教導。

主日學事工與教會其他事工之間也運作得十分融洽。若資源或人手須要調動,所有的情況都會預先作安排。由于有一些外來的老師特別受歡迎,所以在報名時需要填寫第一、二志願,以作人數的安排。另外在平日晚上會有特別主題課程,這是叫未能出席主日學的信徒,同樣有機會得到造就。

問錢校長甚麼是主日學事工成功的主要關鍵,他說可以用“FAT”來形容:主日學需要 ”Faithful”,代表忠心教導別人的人,”Available”,代表能付出時間給予教導,”Teachable”,代表老師自己也願意受教導及學習。要利用一些老師聚會作平台,與不同層面的人交流意見,讓老師們能表達出他們期望主日學部怎樣去支持他們。另一方面,鼓勵老師們與學生更多的互動,包括簡單地打電話慰問沒有出席的學生。弟兄姊妹會因為老師的關心,從而打開內心深處彼此溝通。老師們不單只是傳遞知識,而是整個人投入的事奉。老師們要有心去學習如何建立他人,對教導要有熱情;他們也須要花時間與一班有心志的同工去思考及策劃;其實他們都不是天生出來就是老師,而是經過心血去發掘及栽培出來的。還有,主任牧師對基教的支持也十分重要,例如能夠認同老師們的訓練需要,及容許外來的講員帶領聚會等。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