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加拿大華人教會『教育事工取向』研究

研究者:鄒永恆博士(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校牧兼基督教教育及領導學系主任)

研究內容:教育事工是教會的重要一環。究竟採用那一種取向(Approach)來進行基督教教育更能產生果效呢?西方的基督教教育學者們各持不同的觀念,根據近代基督教教育的發展,我們大致上可歸納出四種進行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取向。第一是『信仰教導』取向,即透過有系統的教學模式,讓信徒對信仰由認知(Identify)、解釋(Interpret)、進到內化/具體化(Incarnate)的階段,以致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樣式;第二是『信仰群體』取向,是透過參與教會生活,從服侍(Service)、反思(Reflection)與聯合(Communion)的動力(Dynamic)中,建立合乎《聖經》真理的人與神、人、社會、大自然等的關係;第三是『靈命建立』為取向,乃是強調對每一個信徒個人的靈命造就,透過個人內在(Inward)的培育,影響外在(Outward)的世界;第四是『轉化社會』的取向,強調建立信徒成為社會上的好公民,讓社會更美善。教會教育的責任就是幫助信徒看見(Seeing)、判斷(Judging)、並付諸行動(Action)。

此研究採用一份西方基督教教育學者設計的調查問卷,於二○○三年七月廿二日,加拿大建道中心的基督教教育專題講座中,派發給與會的九十多位來自數十間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共收回六十九份,回卷率超過70%。

研究特色:參加者大部份為參與教會基教部事奉的弟兄姊妹,可以反映平信徒如何看教會教育事工的取向。按原設計者的研究,在某一取向中取得25分或以上,算是以該取向為其教育取向。

研究結果:個別問卷數據(共69份)

『建立靈命』得25分或以上         54份    78.3%      『信仰教導』得25分或以上        52份    75.4%

『信仰群體』得25分或以上         19份    27.5%      『轉化社會』得25分或以上        18份    26.1%

『建立靈命』及『信仰教導』均得25分或以上            43份      62.3%

『信仰教導』及『轉化社會』均得25分或以上            12份      17.4%

『轉化社會』及『信仰群體』均得25分或以上            10份      14.5%

『信仰教導』及『信仰群體』均得25分或以上     10份      14.5%

『建立靈命』及『信仰群體』均得25分或以上             8份        11.6%

『建立靈命』及『轉化社會』均得25分或以上             8份        11.6%

『信仰教導』、『建立靈命』及『轉化社會』均得25分或以上                   5份         7.2%

『信仰教導』、『轉化社會』及『信仰群體』均得25分或以上                   5份         7.2%

『信仰教導』、『建立靈命』及『信仰群體』均得25分或以上                   4份         5.8%

『建立靈命』、『轉化社會』及『信仰群體』均得25分或以上                   1份         1.4%

數據明顯反映出『建立靈命』及『信仰教導』是華人教會普遍採用的教育取向。此外,從共有63份回卷(91.3%)至少在『建立靈命』或『信仰教導』其中一個取得25分或以上來看,估計華人教會在未來的日子仍舊以這兩種取向為主。

研究小論:調查的結果反映出加拿大華人教會雖然在近年來積極推動小組事工,但小組事工對教會教導事工的幫助似乎並不明顯。『建立靈命』及『信仰教導』一直是華人教會的傳統培育信徒取向,在進入後現代的今天,是否仍能發揮過去的果效呢?由於本研究只針對教育取向,無從了解教育果效。但相信這些數據能幫助各教會領袖反思自己教會的教育事工情況,看看是否需要加強另外兩種取向的教導工作。

註一    可參考Jack Seymour & Donald Miller,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Christian Education,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83及Harold Burgess, Models of Religious Education, Wheaton: A Bridgepoint Book, 1989.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