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 領袖需要向群眾謙卑

總編評筆
陳孟賢教授

在《戰神》中,指揮官龍大谷說:「軍隊的戰鬥力,最根本在每一個士兵,所以,指揮官最重要的責任,是發掘士兵的能力長處。」這種洞見,代表了優秀的領袖,皆重視跟群眾接近,在認識、了解、尊重、欣賞群眾的優點後,釋放團隊的爆發力。

有經驗的領袖都知道,群眾中總有不少人才,在不同方面總會比較領袖更強更好。所以,當出色的領袖和出色的群眾都有空間發揮才幹時,團隊表現便會活潑卓越。而創造自由空間讓群眾暢快起動,則是領袖的責任。

在俄烏危機中,全世界都看見出色的領袖和出色的群眾(ordinary people)。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國家危難時,表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勇敢、承擔、智慧,無論是在歐盟議會、英國國會、加拿大下議院等感動人心的演說,或是站在基庫街頭鼓舞人民士氣,或是精準地善用自己作為弱方的優勢諸如小巧科技設備、社交媒體平台,都有效地獲得全球支援、團結國民面對危局。

至於在群眾中「普通人 」的出色表現,不單止在烏克蘭境內看見,更在俄羅斯境內看見。連日來俄國境內不少「普通人 」表達了道德勇氣、獨立思考判斷,此起彼落地反戰,敢於反對本國總統的錯誤決策。本年3月14日晚上,俄羅斯國營電視台一名編輯,在新聞直播時進入畫面,站在報導員身後展示反戰標語,事前更預先錄下自白,解釋反戰原因。

歷史中屢見不鮮,脫離群眾的領袖,難免陷進瘋狂行為,天災便可以變成人禍。例如,當領袖沉醉在不切實際的妄想中,而臣下和群眾都不敢直指領袖反常識、反科學、反理智的錯誤時,就可以出現生靈塗炭的饑荒、戰爭、疫情等大規模人禍。

本文的標題,一樣可以應用在教會群體中。成為教會領袖的人,不一定比會眾中的「普通人 」更有才幹恩賜,不一定靈命更成熟,不一定見識更深廣,不一定與神更親密,只不過是被差派在領袖崗位而已。而耶穌說「作領袖」就是要「作僕人」(可十:42-45)。故此,如果教會領袖不聆聽會眾的心聲、不認識會眾中「三人行必有我師」,反倒一意孤行不適合會眾情況的安排、「行不通」的辦法,便帶來會眾「無興趣、不參與」的反應,教會的光景便會冷淡沉悶。更不幸的,當會眾的積極性沒有被激發出來的時候,自以為是的領袖,仍認為這是因為會眾不長進、不復興,而不嘵得這是領袖缺乏虛心的後果。

在領導學中,劉備是常被研究的一個人物。為何很多比他優秀的人都甘願奉他為領袖?文他不及諸葛亮,武他不及關雲長、趙子龍,遇困難時他只懂哭。但劉備其實很認真地跟他的團隊良性互動,在群眾中尋找人才,他三顧草廬、禮賢下士,而且不妒忌人才,敢於起用比自己強的隊友,讓同工們人盡其才,跟他合作時感覺舒暢愉快。他又不爭功諉過、不死抱自我防衛心理機制。結果是團隊生機勃勃,直至晚年劉備才因固執而犯下大錯。

劉備的領袖素質,讓我想起一些被神大用的屬靈前輩,都有同樣的風範。其實,尼希米亦有這些領袖氣質。在疫情後亂世中打開新局,作領袖的人,首先需要在上帝面前謙卑,又特別需要向群眾謙卑。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