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 校園事工機構的角色

面對華人教會的老齡化現象日趨嚴峻,學生事工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校園事工機構在大使命上又應扮演甚麼角色呢?本刋採訪了校園事工機構基督使者協會的事工總監梁偉光牧師,他分享了今天校園事工所面對的困難、靠上帝走過試煉的經歷,還有給眾教會的幾點建議。

校園事工的挑戰

使者協會是一個校園事工機構,派同工進入校園帶動校園團契,做幫助、組織、推動的工作。另一方面,會在校園外展開培訓和舉辦營會,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領袖。據梁牧師描述,多年前有不少高中、大學團契都是由使者協會開辦和帶領的,後來因著學校政策的轉變,校園裡的團契須要由學校本身組織,不可以由校園外的團體組織,甚至不允許與校園外的機構聯合組織。今天的校園團契便成了一個活動組的形式。這個重大變革給使者協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至使者不再處於帶領的地位,而是變成了一個輔助角色,藉著與學生和教職員建立關係而推動校園福音工作。

這個大轉變帶來各樣困難,在開展事工方面,組織團契不再那麼直接,要遞交申請,與學生建立關係,還要經過一層層批准,在校園推動福音事工不僅繁瑣了,也困難了。有時因為校內負責人每年不一樣,今年有團契不代表明年也有;在中學的工作更困難,拿不到批准便連門都進不去。

在維持穩定而正確的方向上,當遇到一些學生領袖性格比較強,只想用自己的方法去帶領學生團契,當使者同工看到他們在領導上有偏差和不良趨向時,不能直接去修改,而是要靠與他們的關係去引導他們修改。有些校園團契久不久就會有一個考驗,這時確保方向正確便成了使者同工的挑戰。

經費方面,由於校園的政策改變,眾教會也由從前給使者協會在禱告、奉獻上很多支持到今天質疑事工成效。當然,還因為加拿大的基督教機構增多,每一機構得到的經費支持便受影響。

困難中仰望神

這些轉變和困難帶給了梁牧師很多思考和與上帝相交的珍貴經歷。他表示因為很多轉變,使者協會經歷過同工和經費都不足的時期。當時,使者協會嘗試很多計劃去變革,但發現,與其說為神做甚麼,倒不如看神做甚麼,才能更好地參與神要做的事工。有了這份感動,便看到上帝突然開了很多的門,使者協會的事工也隨之而有了重點。這幾年間,亦開展了一些新事工,都是在禱告中看到上帝託付的工作,就去參與。雖然現在的經費、人手還是不足,但也有明顯增長,看到神的供應。

眾教會可以支持校園事工

對於問到:「教會可以如何更好地支持校園工作?」梁牧師認為,第一,教會可以對教會內的學生加強栽培,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校園團契,因為校園團契是一個直接向學生傳福音、宣教的地方,讓這些年輕基督徒在學校裡服事校內同學。當然,校園團契的學生會帶同學回自己的教會。第二,希望教會的領袖能在時間允許下到校園裡參與校園團契。雖然學校現今有很多規管,但大部分學校也會鼓勵社區參與學校的活動,教育局也希望有社區人士參與學校的校園團契。領袖們透過服事一些教職員和學生,能作很好的見證。第三,鼓勵教會能夠和所在區域的學校聯繫,到校內做學生福音工作,如果教會可以共同參與,就可以更好地推動整個城市的校園福音工作。

在建立學生生命的工作上,梁牧師也透露:由於使者協會一線服事的是在校學生,他們畢業後也因與團契和使者同工有關係而回來幫助團契,或者做導師。有些就在找到工作之後,在奉獻上支持校園事工,甚至也有成為使者同工的。梁牧師鼓勵在中學就開展工作,因為如果只在大學那幾年,時間不長,學生未必有那麼大的感受去回饋校園團契。所以,如果能讓學生在高中就認識耶穌,再經過大學第一年的栽培,在大學第二年就可以發揮影響力,成為團契職員。由此看來,中學生的工作更顯重要。

學生事工指向普世宣教

最後,梁牧師也分享了將來的異象。由歷史的進程看,很多校園團契的學生領袖漸漸成為教會事工的負責人,也漸漸成為教會領袖,推動華人教會的發展。很多統計指出教會領袖們生命中受最大影響的時間是在十四至廿四歲。如果在這個階段,他們肯定自我、人生方向,將來就能成為社會棟樑。校園就是一個地方讓學生體驗神的呼召,也是一個實際的環境,讓學生對自己的群體作傳福音的工作。所以,在校園中建立屬靈領袖,讓他們能有一份使命感。日後畢業,無論在職場、在社會都能夠成為他們宣教的工場。而且,現在的社會很多轉工和移居,現在的學生甚至會到其他國家居住。有很多發展中國家不能打著宣教的名義去傳福音,但這些去工作的畢業生就可以去,只要他們有宣教的心。現在,神帶了很多國際學生來加拿大,他們看到基督教是西方社會的根,有很大的反省。一部分學生回到自己的國家,因學歷高能做比較高的職位,甚至成為重要官員,這批人就能成為他們國家中影響文化、社會的人。這是普世宣教的異象。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