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言歸正傳

牧養的未來學
黎惠康

突然而來的瘟疫,也突然而去。應突變借題發揮,現也當言歸正傳,問:(甲)『未來學』試圖以學科為本去預測未來,這是否合乎聖經的教導?(乙)『未來學』能否真的預測未來的局勢?這兩個問題表面上是直接簡單,但要進深一步來探討才能道明其真義。未來學的預測,在許多方面都與天氣預測相似,故可以後者為借鏡。

        (甲)先談是否合乎聖經教導:若問天氣預測是否合乎聖經,當進一步問,是怎樣稱言『預測』?若有說是按神默示而預言明年氣候,或說是按聖經密碼知道颱風來臨日子與風速,或是看地鼠出洞的投影來預測春天何時臨到──這種種都是不合乎聖經的迷信,荒渺的話及妄稱神的名。

        但若按歷年來的氣象紀錄,按神賜智慧而得的氣象學原理,加上過去數日周圍各處的氣候觀察,作出預測──這是本於神所賜的理解和應用(如物理、化學、醫學等),是神賜給人的『工具』。它本身是中性的:善用是本該的,可榮耀神;但不善處理,當然是有違神的旨意,但錯不在於『工具』。

        同樣『未來學』也只不過是神賜我們的『工具』之一。用得其所,則有助牧養,是可以達成神的旨意。用得不其所,則成為有害利器,但錯不在於工具。故我們可放心(但也小心)善用未來學這工具。特別是處瞬息萬變的廿一世紀,教會當明白如何善用『未來學』這工具。

        (乙)那麼『未來學』是否真的能預測未來?

        首先,是具備預測的條件:(一)正規的方法;(二)與論據及數據相應的宣稱;(三)正確的使用。缺一則會令這工具變質。可惜在『未來學』的珍珠中,混雜了不少魚目,嚴重影響了未來學的聲譽。其中的魚目,有些不一定是惡意行騙,而是只有大膽假設,未有小心處理,往往只是個人的感受、未經證實的蛛絲馬跡,由理想中編造出來的夢幻等等。相比之下Bell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仍是經典模範。

        接著,就算在有上列條件,這工具只能作若干程度的預測(有如天氣預測,並不是分秒不差)。這限制就是在說明人所能知道的,總是有限。無論學科怎樣倡明發達,若人不謙卑接受當有的限制,就只不過是重蓋巴別塔。

        另一方面,接受限制與放棄不去求知是完全兩回事。在接受限制之中,『敏銳的跟隨聖靈帶領,善用神賜的工具所撮出有限的預測』,總比『懶散不前,忽略工具,在五星霧中』好得多。其實社會學也有正視這『預測』的問題。最近一次是在東歐共產政權接踵倒台後,學界作反省為甚麼未能更精確地預測。一九九五年美國社會學學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有專輯論及此題。

(作者為士嘉堡華人浸信會主任牧師)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