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 小組生活再思

專欄『做個有效組長』

陳華恩

想想這件事:假如你每星期或者每月參加小組又搞小組,三年下來,你們的生活和生命依然一樣。有比這件事更令人失望嗎?如果小組的生活不能改變我們自己,又不能改變世界,這種稱為基督身體的聚集又有甚麼意義?

坊間流行關於小組生活的書多不勝數,不同派別不同神學傳統都有。人們對小組能夠推動人數增長的夢想,也進入了比較現實的預估中。當「小組熱」減退後,剩下來的是甚麼?

小組如果不是一種服膺於增長主義下的「活動」,它到底是甚麼?又可以怎樣安排?

小組從來不應是一種工具,它是基督徒群體的一種生活。它從來都不應該變成一種不可抗拒的形式;自由,在基督徒交往之中從來都不應被取消。沒有人可以強逼另一個人愛神或愛人,愛從來都應該是自願的。但基督徒的小組也可以談「應然」。

在教會增長理論不盛行的時代,人們不怎樣談小組生活,但卻有小組生活的存在。

初期教會雖然沒有小組理論的紀錄,新約聖經對這個初信群體應如何生活卻有教導。以弗所書第四、五章有明確的指導。其中包括幾點:唱詩讚美彼此鼓勵,心中聖靈感動而彼此生命分享,合一見證。

於是,群體生活就是聖靈在信徒生命中運行的外顯表現,也是內在經歷的外化。這對我們很期望小組可以用技術搭夠的人,是一種很諷刺的提醒。

到底小組的生命力從那裡來?技巧的調節放在那裡?小組的動力如果不在技巧,聖靈的運作又被信眾了解並掌握,就是那最重要的功課。這點在很多小組理論書中還沒有幾本說過。

保羅其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所理解的靈恩派,但如果一個小組沒有聖靈的運行與生命的改造,這樣的小組遲早淪為人際交往的小圈子,或者空有屬靈字眼或規矩的世俗團體。

對聖靈的經歷及自願被聖靈對付,才是小組「成功」的關鍵。其實也沒有甚麼成功與否,只是回到任何基督徒團體的基礎上。小組或任何基督團體的組合,它們之所以有生命力,都不在自已,而在於賜人生命的聖靈,如果我們個人都沒有跟隨主的習慣,走到小組裡就沒有可能不成為別人的負擔,也不能結合成為有生命力的團體,又怎能期望能對世界有多大的影響力?

(作者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傳道)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