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期 「鬼屋」的啟迪

──懶思考的社會

專欄『時事文化的信仰反思』

楊文立

灣仔有一所被譽最昂貴的「鬼屋」,就是荒廢了十七年半山堅尼地道92至98號及120號的「嘉賢臺」,傳聞現時可售每呎一萬元。對於荒廢的屋宇或是空屋,中國人總是把它們與鬼魂拉上關係,或者,這是中國人的另類文化了。其實,一間荒廢的屋宇,其荒廢的原因可能非常多及非常複雜,就「嘉賢臺」大股東解釋,原因是其父親對發展問題的態度非常認真,故「荒廢」了這麼久。不論我們同不同意這解釋,這都是屋主的意願及考慮,我們沒有權干涉。

在這事件中,網民對「鬼屋」熱切的談論及搜尋,卻勾起我對這事的一點點反思,希望對這現象提供一些另類思考。每逢一看見「空屋」就是凶屋,或是荒屋就是「慌屋」,都提醒我們對鬼魂的恐懼,或者,說得更準,是對死亡的恐懼。中國人對「死」(鬼的延伸)這個字的恐懼,對墳墓的毛骨悚然感,對喪禮的禁忌及對回魂的迴避等等,都說出我們對死亡的不了解,更加不想去了解。這與被基督教影響的國家很不同,在外國,有優美的墳場,在那裡沒有半點陰森的感覺,只有憩息的感覺;死亡只是睡著了,等候救主再來的休息;喪禮是莊嚴,沒有半點恐懼的氣氛。

每逢沒有人住或曾死過人的屋宇,我們都會說是鬼屋,這代表我們懶思考,將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樣的思考方式,大大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影響我們的進步。假設一間戲院,它之所以關閉,全因為是「鬧鬼」而不是經營方式出問題,這是一個甚麼的進步!請看一看,我們身邊實在是太多「鬼屋」,「鬼戲院」,「鬼廁所」,「鬼學校」,「鬼商場」及「鬼巴士」等等,這將會帶我們進入一個甚麼的社會!這樣懶惰的思考方式,導致我們愈來愈喜愛一些不用思考的新聞及電視,這也代表為甚麼一些「八卦新聞」或雜誌這麼受歡迎,為甚麼一些超低能的遊戲節目這樣大眾接受,因為我們太懶及不願思考。

最後,「鬼屋」裡不是有「鬼」,我們可能不是怕鬼,而是怕人。「鬼屋」的談論指出我們其實是怕人,人太複雜了,不知如何去面對,更加容易有不同的負面反應,在狹窄的社會,更加不容易談「人」,那麼只講「鬼」吧!

(作者為滿地可華人宣道會中文堂牧師)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