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 何謂『教會世俗化』?

採訪:趙敏能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屬下的漢語網絡神學院聖經系主任及助理教授劉永明博士,為我們探討『何謂「教會世俗化」﹖』、『加拿大華人教會又有沒有世俗化的表現?』 等議題。

    劉博士認為,在了解『教會世俗化』 之前,先要明白 『教會世俗化』中的兩個元素:第一是 『教會』的定義;另外是 『世俗』 的定義。『教會』 是一班人透過耶穌與神再建立關係,所以教會的生活會有一個從神定下來的新標準。 『世俗』 是一個相對的觀點,與神定下來的標準不同。按以上的觀念來看,『教會世俗化』 是一個改變的過程,指信徒的思想及行為漸漸地離開神的標準。由於這過程往往與當時的環境有關,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是世界的思想入侵教會影響信徒。不過,可能信徒離開神的標準未必與當時環境有關。所以,無論與當時環境有沒有關,一旦信徒離開神的標準,這樣的過程或現象都可稱為『教會世俗化』。

    在一些領袖或牧者的帶領上,都有世俗化的跡象。現時大部份的教會領袖都是社會中成功人士或一些專業人士,他們可能用在社會中的慣常手法,在教會中辦事;若未能以教會的守則及《聖經》的原則來帶領,這便是一種世俗化的表現。

    另外,在牧者的帶領上,有可能是被成功哲學觀念所影響:成功彷彿變成一樣能夠實質地衡量的標準,使牧者有可能以傳福音為名而不斷建立教會。當然,擴展教會去傳福音不是問題,但在有意無意之間,牧者會否迷失於教會有多大,而以此成為事奉是否成功的標準?更重要的一方面,有些牧者可能會覺得傳福音的工作有更大的成功感,起碼在人數上有增加;假如事奉的焦點放在照顧、關心及培育信徒上,反而在短期內很難看到成功的果效。因為牧養信徒往往花上大量時間,而果效並不明顯。相反,帶領未信的人信主卻能看到明顯果效。這有可能受到成功哲學觀的影響,令牧者忽略了信徒的牧養。當然,這並不是說教會不應注重傳福音。牧者的角色是讓信徒發揮他們生命的內涵,同時去栽培有傳福音恩賜的信徒,讓他們去作傳福音的工作。如果牧者能栽培很多信徒去傳福音,他們定能比起一個牧者作更多傳福音的工作。

    如果要找一個標準去量度教會有沒有世俗化,或者嘗試將整本《聖經》濃縮成一個具體的界線,其實並不容易。不過,假如真的要用一個概括及壟統的標準的話,便可以看一看《馬可福音》十二章三十至三十一節:『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信徒應常常察看,現時所作一切有沒有將神當作主,又有沒有愛其他人。其實在不同的時代,教會應不斷反省《聖經》中神對人的要求是甚麼。

    另外,劉博士提醒我們,在時代轉變之下,有些《聖經》中的例子會被誤會為若不跟隨便是世俗化。在《約翰福音》十三章,耶穌為門徒洗腳,叫他們也彼此洗腳。現今有些教會鼓勵甚至要求信徒跟隨這樣的吩咐,從中顯示出愛心及關懷。其實《聖經》當時在沙漠地區,穿著涼鞋,所以彼此洗腳是出於愛心及彼此服事。今天大部份的人並不是穿著涼鞋步行到別人的家。如果要勉強遵行字面上的意思,便忽略了當時的背景及文化轉變。其實,信徒應該反省如何在今日的文化環境中,表現出關懷、謙卑、及彼此服事。如果只按字面上行,反而會做出令人尷尬的事情。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