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 美國清教徒大覺醒對中國的影響(下)

專欄『海外華人教會歷史教訓』

梁壽華

歸國後,面對祖國內憂外患瀕仍,千瘡百孔,就努力尋求救國之路。甚麼救國的陣營容閎都嘗試接觸和參加。他並非科舉中人,又不諱言自己是基督徒,但他備受朝廷高級官員、維新派、革命黨、太平天國、在華西人等尊重,與他類似背境出身基督徒革命黨孫中山所受的對待全然不同。孫中山受清廷大員──維新派領袖如嚴復、康有為等人、西教士如李提摩太所輕視,因為他是基督徒,又不是儒生,又是革命黨。

太平天國1853年建國南京,容閎兩年後返國,太平天國打著基督教旗幟,容閎和一些在華傳教西人對這個『基督教』政權抱有希望,於是和傳教士往天京,向天王條陳建國『七事』,其中涉及軍政、國政、經濟、教育,其中第六事關於『學校教育制度,以耶穌教聖經列為主課』。『七事』未被太平天國採納,而經此次親身視察,容閎和傳教西人不再對太平天國持有幻想。不過他建議以《聖經》作為主課,則可見他雖然沒有選擇做傳道人,仍希望基督之道佈行在中國,一如佈行在美國一樣。

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維新派進一步企圖以武力勤皇(指光緒),推翻朝廷反對改革的慈禧為首的舊勢力,於是組織自立會,發動自立軍,容閎被推為會長。

因著為國家培育新式人材,他向朝廷大員建議推行『幼童留美』,像他自己一樣,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學成為國效力,因為他深知中國此時極需要這類新式知識份子和專家。

朝廷接受他的獻議,選派120個『幼童』,由容閎和官員陪同赴美。到了清教徒的新英倫,容閎安排他們二、三人一組的寄住虔誠清教徒家庭中。幼童在這個環境下很快美國化,在這些家庭中每天跟家人讀經禱告,週日還隨著一家子返教會上主日學和出席崇拜。身為監督的容閎不但不阻撓,還樂見其成。因為他理想的人材是要像他那樣,接受西式的現代教育,又在清教徒既嚴刻又有愛心的生活訓練中成長。容閎是一位全盤西化的理想主義者,所以甚致希望學生能完全擺脫儒教傳統的梏桎。

容閎的本心認為,若要學習西學,必須包括西方社會生活體會和基督教信仰。『學問和教養』是靈性覺醒其中一個重要特性,是容閎深深經驗過的,也和他建議太平天國的『七事』中的教育性質相一致。

不久,幼童有些甚致剪辮入教,一同赴美的官員目睹他們這種改變就雷霆萬分,上奏朝廷,立即頒令綴學回國。容閎幾許努力,盡化東流。

除此以外,他又曾參與『大明順天國的基督徒革命』,並被邀請成功後擔任開國臨時大總統。結果這場革命又失敗告終。

他的救國事業先後完全失敗,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至終『成功』,但其實仍是失敗。

19世紀初新英倫的清教徒的風範,是靈性大覺醒和福音復興的產兒。容閎和後來在中國擔任要職的留美幼童在這些清教徒薰染和培育下,開展了現代化的風氣,也推動了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從這個角度去看,我們看到中國也受惠於美國基督新教的大覺醒。

不但如此,容閎和幼童不但接受專業的高等教育,同時也接受到清教徒生活行事的紀律訓練,以及基督徒愛心的浸潤,這種具愛心的紀律或具紀律的愛心,是中國舊社會之所無,而又是中國民族性格培養所必須有之內涵,惜乎當時中國朝野漠視,這種基督教特有的人道主義要等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時,在周作人、陳獨秀以及一些文學作家的思想和言論中才得到重視。

(作者為紐約神學教育中心駐多倫多特約講師)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