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 金齡人奉獻做傳道的問題

採訪:傅潔明

金齡人士給你的第一個印象是甚麼?成熟穩重?豐富閱歷?夕陽衰退?固執堅持?亞省愛城福音堂主任牧師王乃基牧師二十幾歲很年輕時便成為傳道人,而安省宣道會錫安堂主任牧師劉振鎰牧師則在職場三十年後才奉獻成為傳道人,他們分析金齡人奉獻做傳道的優勢與弱點,讓我們有更多反思。

問:金齡人士奉獻傳道相對於年輕人士奉獻傳道會有甚麼優勢或弱點?

王:優點是人生經歷豐富、經濟負擔較少、家庭責任較輕、而且事奉資歷較深;但弱點則為體力較差、腦力較慢、做事方式定形、而在個性作風上自尊較難放低。對年青人來說,畢業後往往關注如何賺取第一桶金,若要委身全職事奉,是一項對個人的挑戰:如何抵擋世界的吸引?但相對於金齡人士,乃是完成賺取最後一桶金之後,開始迷失及迷思。假若事業上有挫折的話,便會產生錯覺想賺另外一種金。面對著中年危機,金齡奉獻有優勢,但亦是反省個人價值觀、重尋人生方向的時候。

劉:中年人士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在體會及處事各方面都有優勢。例如自己曾在職場有三十年的時間,在策劃、隊工、人際關係、溝通上,對個人及會眾面對的生活處境均有第一身的經歷,這樣比較容易在牧養上產生共嗚,可以作為溝通橋樑,為信任及接納舖平了路。而且,經濟及家庭負擔慢慢變得輕省,精神上可以專心,相對年輕傳道人要建立家庭而佔有優勢。但弱點方面則因為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新事奉崗位,《聖經》知識需要長時間浸淫,但人生的跑道已經跑了一半,需要加快速度去學習;此外,健康也會有衰退的現象;另外,與年輕一代溝通亦需要努力建立,學習如何去互相補足。

問:有人認為金齡人士提早退休奉獻傳道,他們成為教牧之後會將世俗觀念及社會辦事手段帶入教會的領導層,你認為會有這樣危機嗎?

王:個人不認為是危機,現今的領導層也有其他長執,我們也需要接受世俗的考驗,金齡人奉獻這個現象鼓勵今日整個領導層去反思,因為商業管理於某程度上也備受接納的,例如電腦的使用便是好的例子。我們必需緊記知識乃中性,是我們如何聖化知識,時刻去反省及整理。

劉:世界任何有價值的事總有冒險成份,有些事情是需要小心處理,有些則是如何把觀念、經歷、方法放在適當的位置,做事方式需要調校──

1)信心的調校。從前在職場是分析、檢討、計劃行動,但現今在事奉上還有加上對神的信心。

2)要問責、循循善誘。以前在工作中的問責制度分明,但現在卻不能支配弟兄姊妹,要用愛心鼓勵,行事方式需要調校,學習溝通,達致共識。

3)成果衡量。從前做事最終的得失判斷是衡量成效、結果;現今卻不應以成果做依歸,學習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4)以前職場上有商業道德,現在的標準乃是根據《聖經》真理作依歸。

問:金齡人士奉獻傳道會遇到甚麼困難嗎?

王:這與弱點有關,大致可分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是『角色轉換,期望轉變』:是自己對自己,會眾對自己的轉變。從前是熱心信徒或長執,始終是義務性質,假若熱心事奉時,會較易被其他會友肯定。若是身份轉變為傳道,會友心底裏會有期望,而且較大,雙方也需要時間適應。第二方面,金齡人士有『既定方式,個性定形』:面對做教牧,要從頭做起,若然是50歲的金齡人士跟40歲的主任牧師學習,能否從頭學起呢?最後,金齡人面對傳道工作,『要放下身段』,以前可能已是成功人士,但傳道則是初哥,能否謙卑服侍?這是對自尊的考驗,是一種挑戰,不是每一個人也有足夠的持久力。

劉:最大的困難會是信心方面的調校──

1)簡單而言,身份角色有轉變 ,個人內心需要很大的適應,當中存在著很多矛盾。以前是作監管的長執角色,現在則為牧者身份,做事便要順服於曾經與你一同事奉的長執。

2)學習謙卑的功課。以前在職場是專業人士,在新的崗位反而是學徒,需要重新學習及建立。

3)對個人的成就感需要調校。從前在職場是上司,身邊的同事會誇獎你個人的成就,現在卻完全相反。

4)以前與下屬要保持距離,但現今在事奉中卻要進到人群,把以前的成就、風光完全丟棄,是另一種態度。

5)整個調校的適應中,會有很多不應該的表現產生,所以不時要反思,重新對焦。

問:在加拿大華人教會中,你覺得應該鼓勵金齡奉獻成為一個運動嗎?

王:個人對金齡事工絕對贊成,但卻提出兩大前題一同思考──

1)金齡人士是否一定要奉獻作傳道?可否留守原本工作崗位、發展所長?離開會否是一種損失?或許在職場中能夠更加有效地作生活見證。若以為只有教牧才是聖潔工作的話,那便誤會了。

2)何不鼓勵年青人奉獻成為一種運動?年青時立志奉獻不是更美好?將自己最年輕力壯的時間完全獻上。

我對金齡人奉獻的個人看法是寧少勿濫。在神的家裏,信徒領袖與教牧互相攜手,好像尼希米、以斯拉、但以理、以西結及耶利米等。大家可以各自在專長上榮神益人。

劉:本人會對這樣的運動抱小心的態度。因為金齡人奉獻做傳道有一些調校是非常徹底的。若是不能順利過渡及適應,便是災難;若是順利的話,便是祝福。在考慮是否委身作傳道教牧的時候,金齡人需要擴闊對事奉各方各面的反思。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