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 甚麼是金齡階段?

採訪:趙敏能

安省天道神學院輔導學教授潘鴻鈞醫生認為:『金齡階段的定義是由五十六至七十多歲的年紀。這是中年之後的階段,而中年的定義是由三十五歲至五十五歲。五十多歲的金齡人士是一群年輕的耆英。從現時來看,五十多六十歲在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現正進入在這個階段。如果遲一些再研究這群體的話,便會是另一個年代的人。在十年或二十年之後,便會是 X世代的人進入這個階段。所以,現在的對象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與將來的不同。

十多年前要面對中年危機的人,現在這些人正進入金齡階段。他們對生命有掙扎及反省。在著名心理學家 Erik Erikson 所發表有關個人成長的理論中,提及人生第七階段(二十五歲至六十五歲),是一個創建及創新給身邊的人的階段。第八階段(六十五歲至死亡),這是一個人格整合的階段,會重新整理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夫妻,親子等。

現今醫學昌明,年長的人比較以往更健康,因為對於上了年紀的病有更多的認識,又有更多的人關注自己的生活習慣,保持身體健康及注意飲食。對比於以往上了年紀的人會將健康交給醫生的手裏,這一代的金齡人士會對健康更著緊,因為他們有更多關於健康的知識。

金齡人士的社交跟心理狀況有重大關連。內心的自我價值會反映自己的滿足感。如果有一個好的價值觀,自然會建立起人與人的關係。對現在已有的朋友或其他人會更珍惜。當他們想到有甚麼可以留下來,或者想到在團體及教會內有甚麼貢獻的時候,便會減少自私的想法,讓好的東西留給其他人。這些心態會從社交行為中表達出來。

根據一個統計,美國有大約三分一的人口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在這群體中,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在教會中,大約百分之四十的人離開教會,大約百分之二十的人歸回教會。這群體在社會人口內佔有很大的百分比,所以有很多公司都將這群體看為生意對象。假如教會要服侍這些人,可能要再一次讓他們思想生命的問題。如果是一些一直都在教會的人,他們可以給予其他人幫助,尤其是帶領其他同年紀的人返教會。對於一些經濟條件好的人,他們有能力去發展人生的第二個專業,可以再讀神學及自願提早退休。當他們不需要工作,便會將餘下的生命交給神。不過,有些不是很富裕的人可能在這年紀中被迫退休,這些人可能有不能說出的創傷,所以,不要遺忘這些人。』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