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活祭︰簡國慶牧師

採訪:姚增智

越南和加拿大雖然在地理、文化上的差異極大,但我們卻能在那兩處地方,尋找到簡國慶牧師的足跡。已經八十歲高齡的簡牧師,於一九九二年退休後,便定居於渥太華的賀爾市。目前仍間中到滿地可市,為當地宣道會擔任顧問牧師。雖然他在滿地可事奉神已經三十餘年,但他對當年到戰火中的越南宣教,仍然記憶猶新。

他傳奇的一生由香港的建道神學院開始。一九五二年,當時他正在神學院讀書,林證耶牧師從印尼回到香港,鼓勵當時的神學生到印尼,向當地的華人宣教,不久,簡牧師便決定到印尼去,參與宣教工作。他形容當時的宣教士,像是賣身似的,並非像今天有不同的差會,可以於出發前,提供詳細的宣教資料,亦於到達後,供應所需的資助等。

當年因為缺乏經驗,簡牧師與幾位同學在申請印尼簽證時,無意中在申請表內的『停留時間』一欄上,填下了『長期』居留,皆因他們認為宣教乃長時間事奉,怎能定下年限?因此,簽證被拒,去印尼宣教亦成泡影。到印尼的門雖然關了,但簡牧師看到越南的華人需要福音。於是,廿五歲的他,便偕同新婚妻子,一起到越南宣教去,那地亦順理成章成為他們渡蜜月的地方。

簡牧師回憶他到達越南之際,越戰已經爆發,局勢非常緊張。他首先在北越的海防市宣教,兩年後便轉到南越的西貢市,即今胡志明市,繼續佈道工作。

因為當地的華人散居在西貢市南北百里的範圍內,所以簡牧師與同工們都在漫天戰火中,前往不同的鄉鎮傳福音。簡牧師形容宣教士是作戰的士兵,差出去以後便不知有否回家的一天。但他感謝神的保守和開恩,在越南的十八年間,身體不但絲毫無損,主還給他與妻子添了七個兒女呢!

戰爭的洗禮使越南的物資匱乏,令簡牧師不會看重物質的要求,只常以『所需之糧,每日賜我』的精神,不斷地禱告神,求神保守是日的平安。他坦言那種變幻莫測的環境,是對長期宣教的一種磨練,恰好與現今北美的安穩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他認為現代人太著緊物質需求,總放不開它,以至一些難處浮現。他認為教會應該善用資源,以致不須花費太多本錢,便能令教會的運作更有效率。

簡牧師在越南宣教期間,亦有孤單、無助的感覺。但他強調孤單感並不是來自個人因素,而是環境因素使然;因為那地缺乏宣教同工,並且華僑是當地的少數族群,他們無形中有被『異民化』的感覺。雖然如此,簡牧師亦曾與當地的越南人宣道會合作,聯合舉辦佈道會等,更在不同的鄉鎮,用越南話和中國話傳揚福音。

越南動盪的局勢、家庭的維持和宣教的事奉,並沒有給簡牧師帶來吃力的感覺,因為他認為吃力的根源在於對事物的『要求』,例如憂慮明天的飲食、安全等。他明白自己並沒有能力保障家人的平安,而必須全然信賴主,求祂掌管每天的生活。所以,縱使有生活困難的時候,亦絲毫不感吃力。

當簡牧師認為在越南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之際,在一九七一年,四十五歲的他,和妻子及兒女,來到加拿大滿地可市,在那裡建立了第一間華人宣道會。簡牧師笑言加拿大與越南是天淵之別:加拿大的天氣寒冷,而越南的天氣炎熱;加國的人知識水平高,而越南的人卻較遜色等等。在宣教和牧養信徒方面,他發現兩地的情況迥異;例如在信徒的流動性方面,滿地可的人流大,因為當中以留學生居多。另外,家庭的成員少,加上近年的大陸移民等,都是滿地可教會面對的挑戰。簡牧師認為在滿地可宣教,必須隨機應變,以吸納不同的人流來建立教會。相反,在越南的情況卻不一樣。在那裡,簡牧師可以悉心栽培年幼的信徒,使他們在成長之後,能擔當教會中重要的職份。這是因為當地的社會和家庭變動性少,信眾比較固定的緣故,所以牧養工作亦比較容易。

在滿地可的三十年間,簡牧師常常鼓勵教會植堂,因為他相信如果教會長期維持現狀,便會有僵化的危機。他認為建立新堂,能給予長執、會眾多一些空間,發揮他們的恩賜,亦能鼓勵他們作新的嘗試。所以,滿地可華人宣道會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已是一所擁有五間分堂的教會。

在回顧從香港到越南,然後到加拿大的宣教旅程中,簡牧師發現自己的事奉態度,隨著年歲的增長,亦有調整。年輕時,他主要是從教導信徒的目標去明白《聖經》,使他們遵守神的教訓。但成年時,他卻看重於加深自己和信眾對神的信仰和信靠。他認為教導信徒真切地經歷神,比一般的道德教導更重要。

現在的簡牧師可以說是退而不休,他除了定期到滿地可宣道會事奉外,不久前他還到菲律賓的馬尼拉短宣。可見他那以主為中心的宣教使命,至今仍然熱熾地燃點著。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