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怎樣培養子女回應宣教的呼召?

採訪:梁向榮

教會經常鼓勵青年人參與宣教,父母又該怎樣培養子女回應宣教的呼召呢?今期我們特別訪問了華福加拿大聯區董事會主席麥振榮牧師,他將根據自己的經驗,跟讀者一起分享這個課題。

麥牧師三個孩子都投身宣教,他的小女兒到歐亞大陸北部進行語言調查和翻譯;大女兒和女婿在阿富汗宣教;兒子也曾長時間在埃及宣教。麥牧師澄清自己並沒有刻意將他們培養成為宣教士,但麥牧師很早便教導子女正確的價值觀和幫助他們自小養成與神同行的習慣。麥牧師很注重家庭敬拜,更鼓勵兒女自小禱告、讀經和寫靈修筆記。

雖然麥牧師沒有刻意將兒女培養成為宣教士,但有四件事卻影響兒女成為宣教士的機會:一、麥牧師讓孩子閱讀很多宣教士的自傳;二、在家招待來訪的宣教士,以至兒女聽到不少宣教士的見證;三、堅持每個兒女都要參加在伊利諾州舉行的Urbana宣教大會;四、鼓勵兒女參加短期宣教。

麥牧師認為:『中國人的文化令到我們有很功利的價值觀,華人父母經常對子女抱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們成為醫生、工程師、會計師等各類專業人士。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就令西人沒有那麼市儈,以至有戴德生五代都成為宣教士的見證。』在教會呼召青年人的麥牧師,在家也照樣向他的兒女提出名為『多一個選擇』(One more option)的挑戰。他很早鼓勵兒女這樣禱告:『神啊,我不知道我一生中可以做甚麼,若在我生命中有一個全時間事奉的呼召,我在這裏,我願意。』

作為父親來說,他對兒女並不放心;但是他對神放心。麥牧師記得大女兒大學時要去參加短宣,他要為學物理治療的女兒安排台南醫院,因為麥牧師在台灣有朋友。誰知大女兒卻自己去了孟加拉落後的地區,雖然那地區通訊科技落後,跟她很容易失去了聯絡,幾個月女兒還是平平安安的回來。作為父母為兒女擔心是很正常的,但不要讓自己的擔心影響到兒女。當阿富汗要打仗時,他也為在那裏宣教的大女兒和女婿擔心。但麥牧師確信神是保謢者,是看顧者,祂會負責。

麥牧師說:『當兒女蒙神呼召成為宣教士,經過一段時間看清楚以後,要接受《聖經》訓練,然後找差會。最困難的是,差會要求宣教士自己去籌備經費。例如,大女婿每年夏天都會停止在阿富汗的宣教工作,回來加拿大工作兩三個月,來賺取宣教經費,同時藉此保持醫生的牌照。』

當兒女已經踏上宣教工場後,麥牧師的家便成為禱告支持的基地。麥牧師和師母經常打電話,詢問兒女的禱告事項,讓兒女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彼此之間由父母關係,發展到朋友關係,也是同工關係。

麥牧師認為神給我們加拿大華人特別的位份:華人的身份在回教國家比西人更容易被接受;加拿大的護照在全界都受歡迎;有跨文化的經歷。華人年輕一代,特別是CBC一代應該更多起來。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