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老朱重返校園?!

牧養的未來學
黎惠康

某茶樓,一群剛退休的老友,在高談闊論:

陳:老朱,你近來又失了影蹤,是否忙於導引授徒(mentoring也)?

朱:不是失蹤。也不是忙作導引者──那是細水長流的事工,不會太忙。我是去了上課。

陳:已經退休了,還要進修?

李:或是準備轉行?

朱:兩樣都不是,只是為了興趣。有的是時間,但也不該荒費,可以善用。

陳:聞說對保持腦根靈活,減少退化也有幫助。

朱:況且也會啟發新趣味。尤其是新科技帶來的方便。

李:不怕有壓力?會辛苦嗎?

朱:若果選課適當,肯定不會。因為整個目標、體制與安排與正規學校都不同。不再是為達社會需求,不以『達到水準』、『切合程度』等為目標。故此,有不同形式、程度、速度與要求的課程,可各適其適,自己作選擇。

陳:那麼,有甚麼好學?

朱:學習的範圍,應有盡有。海闊天空,只要有人創意地去辨,有人組織安排,有人願意學──就成事開課了。

陳:會否有音樂欣賞?要甚麼程度?

李:旅遊見聞?可以加插歷史背景?但要深入淺出的。

朱:有、有、有!只在乎有人帶、有人學。

何:聞說已有組織在舉辨這類課程。

朱:大學裏,非學位制的校外課程,早已有之。近廿年來,更有些特別針對初退休人仕的,故有稱作U3A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繼而,社區組織也開始舉辨,進而彼此聯系組織起來。這在英倫、歐陸及澳紐比較流行,中國也有。北美方面,則仍是少數大學個別發展;稱為LIR (Learning in Retirement)。社區方面,有Elderhostel,組織較廣。

黃:是否已經成為新趨勢,時尚風氣?

朱:又尚未成趨勢。只是開始起步。可能因為過去退休人仕數目按人口分佈而言,尚未到『嬰孩潮』(Baby Boom)的高潮。況且,到目前的退休人仕,生於戰亂,又醫學保健的猛進與普及是在他們早年以後。所以活力充沛的,只僅過半數。但五年後戰後嬰孩潮的一代,陸續退休,情況就不同了。

張:聲勢變得巨大麼?

朱:是的。就以新聞周刊(Newsweek)為例。今年已刊了一特號:『嬰孩潮的一代開始步入六十了』(Boomers at 60)。並在特號後有定期專欄跟進。這令人想起,差不多四十年前,嬰孩潮一代開始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時,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也以此為題,出了特號。

李:教會又有甚麼回應?

朱:有個別教會開辨『金齡大學』。但組織起來,承擔大時機尚待我們投入。               (作者為士嘉堡華人浸信會主任牧師)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