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加國一隅一位小堂會牧者的心志自白

訪問、整理:文子梁

二○○六年國慶日第二天適逢是主日,筆者應約訪問溫哥華某小堂會的牧者。以下為受訪牧者第一身分享:『自九十年代開始,慢慢領受到神的呼召。面對現今科技發達、社會思潮變化快速的世代,神特別給我清晰的召喚,就是幫助加拿大華人信徒於這時代發揮光與鹽的作用。

感謝主!我牧養現時堂會不足三年光景,起初,弟兄姊妹以為我所持守的神學理念與傳統不大一樣,加上自己個性率直,不愛轉彎抹角(因此,我也明白自己不大適合在人數多的堂會牧養),然而,透過近距離的接觸,肢體慢慢了解我的為人,神讓我看到透過牧養小堂會更能達致祂賦予我的召命。

在小規模堂會,牧者較容易個別接觸肢體。誠然,講壇的信息重要,但是,單對單的解說更產生效果。人數多的堂會,似乎牧者接觸很多弟兄姊妹,但實際上牧者接觸個別信徒的機會卻少。大教會要作重要決定時,每每要跨越重重欄杆。相對來說,小堂會在作重大決定上較容易。

在平信徒層面,我也下工夫,幫助他們明白我的遠象。由於我牧養的堂會屬小規模(只有幾十人),故此,不必要先向信徒領袖表達我的理念,然後才與一般弟兄姊妹分享。信徒領袖對此也沒有介懷。

在這兩年多三年的光景,我與所牧養弟兄姊妹的關係不斷改進,大家釋然地表達自己,不會介意讓傳道人曉得自己的真我。相對而言,他們也接納我這位牧者的真實面。在牧養教會上,現時堂會人數儘管不多,但我更珍惜弟兄姊妹更愛神、更明白《聖經》的教導、活出基督的樣式。生命影響生命的教會,使我感到很滿足。透過啟發式討論,我也嘗試擴寬他們的視野。

小堂會一般設施不足、恩賜貧乏,令增長頗受影響。小堂會由於規模不大,也難與其他小堂會互補長短。比較可行的,是一些規模大的教會幫助小堂會。但大堂會的牧者也有他們的難處,就是並非可以自行決定一切事情。因此,我也不敢輕忽地向大教會求助。如果大教會的信徒領袖懷抱寬廣的天國心態,便較樂意襄助小堂會。可是,實際上,大部分大堂會的信徒領袖並沒有具備這樣的胸襟。』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