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不要偶像,但需要榜樣

總編評筆
陳孟賢教授

七月中參加了在澳門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華福會議,其中一件最感恩的事情,便是跟許多昔日在香港各種跨教會事工裏同工合作的屬靈戰友們再次碰頭。我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已經十年,在華福會議中重遇的老朋友,部分真是十年來首次再見的,有一些外貌依然如此年青,但另一些卻明顯地老了。雖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十年來沒有太多通訊,然而,重聚的喜悅,畢竟勾起了很多寶貴的回憶,情濃似醉,在心中便湧出五彩繽紛的情感。

從一位舊朋友口中,聽到一段有趣的華福會議小插曲。他說:會議的其中一位講員,亦是離開了香港十年的。大概這位講員講論的時候頗為有力,坐在我舊朋友旁邊的一位年輕傳道人便輕聲問我的舊朋友:『這人是誰?』我的舊朋友很詫異地回答:『他以前很有名的!』

我的這位舊朋友是香港基督教出版業很資深的一位領袖,從這段小插曲說起,他告訴我這十年來香港教會界的變化。他說:新一代的基督徒很實際,不再仰望屬靈領袖,十多年前很著名的講員,如今,三十五歲以下的信徒、甚至教牧傳道都不再認識這些前輩。但在不少教會或福音機構,事奉骨幹都是三十多歲以下的一代。他說:其實香港社會整體的氣氛也是一樣,是一個『不再有英雄』的時代。

聽完了舊朋友的說話,我覺得,這可以是一個好現象,卻亦有隱憂。不再盲目崇拜英雄、偶像,當然是好事。但不再敬重、欣賞前輩榜樣,便有點可惜。

耶穌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約十三:15)保羅也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1)又說:『弟兄們,你們要一同效法我,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腓三:17)毫無疑問,效法榜樣是一種最具體、最深刻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在後現代文化當中,『空口講白話』的教導方式越來越難以被明白、也失去權威,看見身體力行的榜樣才會經驗到感染力。

危機是,如果新一代連前輩的榜樣也輕視,所謂『不再有英雄的年代』,反叛的心態便會越來越猖狂。我便曾經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一位廣受眾教會尊敬的資深牧者,反而受自己教會裏幼稚的會友不客氣地對待;一位大有智慧、縱橫四海的基督教機構領袖,反倒受自己機構裏初出茅廬、不知天高地厚的下屬不成熟頂撞。可能真如俗語所言:『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或說:『先知在本地不受尊重』、『英雄見慣亦平常』。

華人教會,需要重新提倡榜樣,需要重尋『生命影響生命』的屬靈氣質,必須遏止下一代膚淺、反叛的心態。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