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語事工在教會』
林承昌
最近有位朋友向我訴苦:『唉……我們怎樣都無辦法使英語堂的弟兄姊妹參加教會的聯合聚會,我們嘗試過在英文崇拜作特別宣傳,安排他們負責領詩,甚至邀請他們加入籌備小組。但無論是差傳晚會、聖誕聯合聚餐,總之凡和中文堂聯合的翻譯聚會,英文堂出席人數都很少。』
可能大家也曾經和我這位朋友一樣,為怎樣鼓勵英文堂弟兄姊妹更投入教會聯合聚會而傷透腦筋。一方面,我們都能理解到聯合聚會因為翻譯的原因,時間會比較拖長,節奏有點沉悶,而負責翻譯的,又未必能操最地道的英語,再加上唱詩時因要顧及兩種、甚至三種語言,往往很難令人『唱得出味兒』。這種種因素,都使英文堂的弟兄姊妹對聯合聚會望而卻步。
話雖如此,很多弟兄姊妹仍會問:『難道我們以後不再安排聯合崇拜和聚會麼?這樣,兩堂的肢體怎能溝通?教會怎可合一呢?』
讓我大膽的提出兩點給大家思考:兩個人坐在一起並不等於有溝通,一班人共處一室並不代表有合一。
我在教會事奉中,發現大型聯合聚會往往並不是令到中、英文堂達到溝通和合一的最佳途徑。過往,我們嘗試過兩種事工頗能把粵、英、國語堂的弟兄姊妹聯繫起來,讓他們有機會溝通和感到教會合一的感覺。其一,就是我們每隔一年,便把過往兩年在英文堂結婚的年輕夫婦組成一個每月聚會一次的小組,為期一年,我們在粵語堂安排一些成熟的夫婦,每月作為這小組的 host,在家中晚飯聚會時分享他們結婚多年的經歷。每位參加過這小組的新婚夫婦都覺得大有幫助,一方面可聽到一些『前輩』的心得,另一方面又可以認識中文堂的肢體。對粵語堂的夫婦來說,他們也很高興能對這些年輕夫婦作出貢獻。
另一種事工,就是我們為國語堂弟兄姊妹安排的英文班。我們向英文堂的肢體提出這需要,他們都很樂意每星期六早上回到教會擔任教師。國語堂的朋友能得益,英語堂的肢體也高興認識和服侍他們,可說是一舉兩得。
這兩個事工,讓我明白,要教會中、英文堂的人有溝通、有合一,關鍵並不是要他們常常參加很多『聯合聚會』。當英語堂的朋友發現自己在教會中能夠對其他語言的會眾作出貢獻,也能在他們身上得益時,這種 give and take 就能讓他們在教會中感到有歸屬感。你覺得這值得一試嗎?
(作者為多倫多東區華人浸信會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