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婉玲、徐以昇、李以諾、劉浩謙
這次峰會以「未來教會的共塑」為主題,在2023年10月11日至13日於多倫多萬民基督教會舉行。出席者資料如下:
地區分佈 | 身份 | 性別 | 年齡 |
加拿大229人 | 教牧66% | 男62% | 60歲以上48% |
美國54人 | 教會領袖10% | 女38% | 40-59歲45% |
其他7人 | 信徒24% | 18-39歲7% |
三天早堂研經會被稱為「釋經信息站」,講員是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院長鮑維均博士,三晚公開奮興會被稱為「時代烽火台」,講員是世界華福總幹事董家驊牧師。每天午餐前有被稱為「跨代戰略室」的座談會:(一)科技與教會模式(加拿大華福義務副總幹事王乃基牧師主持),(二)跨文化宣教縱橫談(加拿大華福總幹事譚文鈞牧師主持),(三)Next Generation(加神卡加里領導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安博士主持)。
在Next Generation座談會中,一位講員指出:新世代年輕人的心聲,是去做實質的事情去改變這世界。另一位新世代英語牧者馬天佐牧師(證道浸信會美麗徑堂主任牧師)説:「當我們都在說需要下一代參與時。」他即時問在場會衆中多少人四十歲以下,結果只有三人舉手,現場所有人都會心微笑,覺得尷尬。馬牧師説:「我教會的門徒訓練方向,是選對人去做重要的事。華人教會給年輕人的事奉機會,很多時是瑣碎的、不太重要的事。就似我童年時去大人的飲宴,都被安排坐在小朋友的飯枱,吃不到重頭的菜式如龍蝦和魚翅。」他的話引起哄堂大笑,亦令大眾反思,教會需要給新一代更多重要的事奉機會,即使這代表了要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三天峰會共有十多個用國粵英不同語言進行、被稱為「專題大圓桌」的工作坊,包括「未來粤語/國語植堂的想像」(美國聖地牙哥主恩堂主任牧師林祥源牧師主講)、「網絡教會與實體教會的交匯點(福音站創辦人及總幹事譚俊德牧師主講)、「勉導同行:門徒生活操練的有效協作」(《加國華人教會》期刋總編輯陳孟賢教授主講)、「牧養我的Young:兩個孩子的故事」(美國基督使者協會會長柏有成博士主講)、「職場門訓的秘訣和實踐」(職場使命創辦人孔雷漢卿長老主講)、「未來教會媒體的新趨勢」(台灣救世傳播協會董事長洪善群長老、宣讀聖經執行主任金磊傳道主講)等等。
峰會期間,還有六個「機構薈萃」時段,由十八所機構負責人簡短分享事工近況,包括《加國華人教會》期刋、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卡加里、加拿大中信、國際基督教教育學院、國際真愛家庭協會等。另外,有二十多個機構攤位,例如遠東廣播、創欣神學院、《宣教日引》、北美基督燈臺協會、楓盛新中年匯萃中心等,各機構的展桌從大堂東墻排到西墻,每個機構抓緊機會,與前來參觀的人連結、分享、見證,都顯現出神國合一的態度。
幾天峰會,不單是策略會議,也是靈命造就的時刻。例如晚堂信息提及兩代之間要主動伸手去互動,一位與會者聽後,便馬上向服事上的長輩同工表達感謝,雖然那位長輩對突如其來的愛有點莫名其妙,但也笑著接受。
在座談會和工作坊中,亦有一些寶貴互動。例如在「All Generations On Mission Together」英語工作坊,講員柏有成博士問:「Does the mission have a church?還是 Does the church have a mission?」引來了一波接一波熱烈回應,也反映了世代之間的不同觀點。有人問:如果教會將人群的需要放在首位,例如關心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等等,真正的使命會否反而變成教會的「配菜」?又有人問:大多數粵語堂和國語堂的會眾認為,使命就是不停地傳講福音,然後數算多少人信主;但年輕英語一代會眾覺得,使命應該考慮真正和解的意義,嘗試幫助年輕人從傷痛中恢復、復興。也有人提出:第二代及第三代華人家庭,有𨍭往西方跨文化教會的趨向,如此一來,北美華人教會的前景會如何呢?對於這些問題,相信即使在峰會結束後,仍非常值得繼續深思和探討。
在「教會牧養就是家庭事工」國語工作坊中,現場氣氛亦非常活躍,有好多位牧者熱列發問。一位牧師問:如何讓孩子們在平常活動中有屬靈元素?另一位牧師提到:現時教會內年輕男女信徒在主內交友困難,被迫遲婚,講者便介紹了她創立的基督徒交友網站,引起很大興趣。在「微型教會:不一樣的教會迅速增長策略」國語工作坊中,有出席者問:微型教會的概念是否跟本身堂會發展有衝突?
但也有一些工作坊,講者分享太長,原本設計大約一半工作坊時間應為互動對話問答, 壓縮得只有五分鐘,匆忙地分成三人小組自由分享了事,出席者的疑問最終也沒有機會跟講者討論。
鮑維均博士主講的英語工作坊「Theological Education for North American Chinese Church」,安排在一個小房間,所以坐無虛席。鮑博士分享完後,一位出席者發問,之後又有一位,又再一位隨隨舉手發問。晚餐時間到了,工作坊要結束,當出席者慢慢離開時,原來本刋的總編輯陳教授和晚堂講員董牧師也悄悄地坐在出席者當中。
這次峰會,還有兩次策略跟進地區小組會,在加拿大地區小組會中,較擦出火花的是「散居宣教」的概念,一位牧師質疑:現在似乎看重當地宣教而不再重視海外宣教,但他的教會一直都發展著有果效的海外宣教事工。一位牧師回應説:方向是用比較有效益的宣教方式,但不限制每個教會按實際情況去決定。又一位牧師表示:按成本效益來說,支持海外宣教的支出或能培訓出很多倍增式的當地牧會人員,才會出現「散居宣教」的概念。
這次美加華福峰會是疫情後最重要的北美教會策略會議,「重要」的意思,不在於參加人數是否破紀錄,而是匯聚了來自不同地域二百多位牧者和長執,幾天實體聚會,一起去想像該怎樣塑造、牧養、陪伴下一個世代及未來的教會。但願這次峰會的豐富内容,成爲教會復興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