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徐以昇、張婉玲
陳弟兄(來自美國,網絡專業機構國語同工):「峰會內容扎實,參與過程裏看到屬靈期盼,在多變和未知的時代,希望峰會能為教會帶來科技模式的戰略合作,推動宣教。」
李牧師(來自麥咸市,經驗豐富的粵語浸信會牧者):「期望知道教會未來的趨勢和方向,很想理解不同教會怎樣看發展太快的科技的影響、如何應對、如何培育下一代的對策。座談會相當好,促進不同經驗的交流。參加者之間的交談,亦很喜歡。」
周弟兄(來自渥太華,經驗豐富的粵語教會執事):「期望這次峰會讓教牧同工看到方向,看見以往的錯誤和盲點,正如早堂講員鮑博士說,不要只想抓住權力,而是謙卑地跟從主。希望下次峰會可給參加者更清楚的流程安排。對工作坊都很滿意,講員們很有洞見,得益良多。」
張傳道(來自滑鐵盧,年輕國語教會牧者):「看看其它教會的前輩們新建教會的啟發,於堅守聖經真理的同時,如何去發展和傳揚主道。加國教會廣闊,峰會對小型非宗派資源有限的教會非常有益。滿意參加的課堂,從中學到豐富的知識。」
Cristina姊妹(白人,基督教外展機構同工):「我有一個攤位設在會場,每逢有與會者來參觀,我都與他們連結,越多越好!希望大會可以將所有會議內容都翻譯英語,就能有更多得着。」
梁傳道(來自溫哥華,粵語培訓網絡機構的青年同工):「期盼認識多倫多的同工們,去找合作的機會。很少出席幾天長的會議,感覺疲勞,但覺得非常值得。每個工作坊都寫下筆記,一些豐富的想法是以前未想過的。看到教會可以彼此合作的而不是各自為政,亦感動地看到很多弟兄姊妹的委身。」
Patty 姊妹(來自洛杉磯的年輕國語神學生):「快要神學畢業,專誠來參加這次峰會,期望看到華人教會的需要、趨勢、挑戰。拓寬視野,幫助思考畢業後要走的方向。應有更多美國的人來參加這個峰會,希望這次峰會的內容和影片可以被參加者重溫。對這次會議所學到的很滿意。」
關牧師(來自萬錦市的退休牧師、屬靈書籍作者):「期望這次峰會中能看到跨代和跨文化的連接、與門徒訓練的話題,想看到更多實例和見証。參加者有好的聯繫機會,大家的經驗分享亦非常寶貴。會議的內容算很不錯,與我瞭解華福會議的程度相符,但仍希望可有更深入的內容。」
孔傳道(來自京士頓,華人教會英文堂年輕傳道):「參加峰會是因為主任牧師邀請,期望聽取其他參加者如何處理下一代。原本希望有更多年青參加者,但發覺自己是少數派。這次會議似乎沒有針對下一代參加者,只有很少英語工作坊,在第一天完全沒有。峰會中得益良多。」
吳牧師(來自大多市,粵語堂牧者):「我是參加會議的常客。藉著峰會了解北美華人教會的前景和挑戰,並透過交流對話去認識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工。選擇的工作坊有關神學教育。眾神學院之間有否合作空間?共同培育神的工人?」
周姊妹(來自渥太華,平信徒,丈夫是執事):「我自費來參加。最感興趣是探討華人教會未來路向之後,能否驅使子女重回教會?在峰會發現參加者大部分是中年以上,實在看不見教會的將來!顯示今屆主題的迫切性。」
黃牧師(來自大多市,參與青年人事工已有三十年):「我較喜歡美國的會議,今次被一位認識多年的弟兄邀請,加上峰會主題與下一代有關,於是便參加,期望峰會開我眼界,讓我現在的教會工作有進步。選擇工作坊集中在下一代的議題,也許會成為未來事奉的新方向。」
Irene 牧師(來自溫哥華,粵語堂牧者):「疫情後,教會面對許多挑戰,例如,部分會眾已成為網上會眾,應如何去牧養這群會眾呢?期望峰會後呈現一個清晰策略:停止網上直播崇拜?維持現狀?或再加強教會數碼化?沒有介意日程緊密,感覺會議內容充實,富有成效。這幾天勞累點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