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 他們是這樣訓練門徒的:門訓歷史的啟迪(下)

王國鈞

        上期介紹了修道院運動、不同修會對門徒訓練的啟發、和中世紀以集體靈修和藉藝術表達聖經道理的門徒訓練方式,今期繼續探討宗教改革後的發展。

        宗教改革後一個世紀,教會落入只有正確信仰、卻沒有屬靈生命實質的「死正統主義」。這時候,神在歐洲興起了敬虔主義,其創始人施本爾 (1635-1705) 注重有感情和熱誠的屬靈生活。他鼓勵那些追求靈命復興的信徒組成小組,在當中默想和討論聖經;這些小組稱為「敬虔學院」 (collegia pietatis)。他對這些查經小組有以下的指引:

1. 要在小組中廣泛使用神的話語, 要閱讀並討論
2. 要鼓勵各成員私下閱讀聖經
3. 要從頭到尾讀聖經的書卷, 以便了解它寫作的原意
4. 要按照哥林多前書(14:26-40)的方式來安排聚會內容
5. 信徒皆祭司, 彼此牧養
6. 彼此督促去誠實地遵行神的話語
7. 彼此鼓勵守住對神的承諾
8. 尊重不同意見, 彼此接納

        深受敬虔主義影響的奮興佈道家和循道衛理公會的始創人約翰衛斯理,還在牛津大學就讀時, 與他的弟弟查理斯組織聖潔會社(Holy Club),鼓勵參加者在其中禱告、讀經、分享、彼此勉勵。他們的活動包括三個範圍:效法基督、傳福音、向有需要的人行善,特別是囚犯。由於他們鼓勵人循著方法來追求聖潔生活,成員被人稱為「循道者」(Methodists),這是循道會名稱的由來。這種會社,成為後來循道會在各地為歸信主的人所組織的班會(Class Meetings)的前身,對信徒的培育至為重要,也可算為小組事工的典範。

        最後要介紹的,是德國著名的神學家潘霍華(1906-1945)。他自幼天才橫溢,廿一歲於柏林大學取得神學博士。他一心追求真理,並有獅子般的膽量;當周圍比他年長、經驗比他豐富的牧師都向納粹黨的理論和法律屈服時,他毫不搖動,甚至寫了一本抗議的小冊子。他雖然有許多機會可以離開德國,但他決志回去;他認為若不與同胞共甘苦,就沒有權利參與國家的重建。他因參與暗殺希特拉的計劃失敗而被捕入獄,兩年後被判絞刑處死。

        潘霍華生前留下許多著作,其中《追隨基督—作門徒的代價》更是門徒訓練經典之作。在書中,他寫道:「當耶穌呼召人的時候,乃是呼召人受死。」「沒有門徒訓練的的基督教,是沒有基督的基督教。」他生命的事蹟正見証著他作門徒的代價,就像主那樣的全然獻上。

        二千年的教會歷史,讓我們看見門徒訓練在不同時代,以許多不同的方式一直在進行。不過,在這許多方式中我們觀察到,有效門訓的幾個共同因素:聖靈、聖經、聖徒;聖靈透過聖經的真理,讓門徒在互相守望的群體關係中成長,叫他們回應主的呼召:「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8:34)

(作者為渥太華華人基督教會粵語事工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