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 疫情後教會新常態(加西教會個案)

採訪:陳瑞欣

嘉賓:溫哥華西區浸信會主任牧師曾李麗冰牧師

溫哥華西區浸信會(簡稱西浸)於去年七月,已按照卑詩省政府規定,全面重開教會的實體崇拜以及兒童事工,至十二月底受Omicron引起的新一波疫情影響,西浸仍然維持全面開放,同時繼續網上崇拜。除了確保教會開放所需的安全措施外,西浸的最大挑戰是事工增加而人手不足。

由於西浸決定開放場地所有座位,根據卑詩省府規定,所有參與實體崇拜者都必須出示疫苗卡並配帶口罩,座位與座位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兩堂崇拜之間要加強消毒。

對於教會應否及何時全面重開,以及要求所有參加者出示疫苗卡等決定,西浸主任牧師曾李麗冰博士說,大部分會友對此表示贊成,至於少部分持不同意見的弟兄姊妹知道教會的決定基於政府指引後都尊重,選擇留在家中聚會。曾牧師說:「有些人對於與他人接觸比較有保留,若不彼此接納,便容易有批評。」

混合實體和網上崇拜、消毒工作及檢查疫苗卡的程序,都顯著增加了對事奉人手的需要,截至去年底,大約有七至八成會友返回教會聚會。曾牧師說:「我們教會只有會友才能事奉,一些人原本有事奉崗位但因疫情而未準備好回到教會,造成事奉人手減少,但新朋友則增加了許多。」人手不足的最大挑戰是兒童事工。為了安全起見,參與的數十名孩子要分成更多小組,變相需要更多組長,另外,肢體關顧亦變得更為重要,當務之急是透過網上培訓新組長,短期內全賴許多會友服侍他人的心,不介意做額外的事奉。

面對新變種病毒的威脅,曾牧師相信,不少活動目前仍未能完全實體進行,大型聚餐等實體活動亦要取消,網上聚會仍要維持一段時間。曾牧師深深體會彈性調配資源的重要性,並按教會的需要和恩賜作出應變。例如,小組生活方面透過混合網上和實體的形式,而對年輕家庭來說反而更有彈性。會友適應網上聚會的過程亦相當順利,例如長者在子女和其他弟兄姊妹的幫忙下都迅速學會使用Zoom參與聚會。

雖然虛擬方式無阻牧者的教導,但曾牧師說,在肢體生活以致全人成長上,網上始終有別於實體。「實體生活要貼身得多,有機會彼此服侍。」沒有面對面的肢體生活,溝通變得尤其重要,屬於小組教會的西浸透過Whatsapp、Powerchurch等社交媒體互通資訊,加強與組員之間的聯繫和關顧,又或以有創意的方式表達關懷。例如,青少年事工的導師曾送波霸奶茶送到他們家中,或親手做一些聖誕禮物送給一些弟兄姊妹。其實Zoom亦提供一些方便,例如疫情期間網上祈禱會的出席率便比以前更高。

在這段確診數字仍然居高不下的過渡時期,網上直播崇拜讓部分人可繼續安全地在家中崇拜,不過,亦有一些可能是在過去兩年習慣了虛擬方式的方便而不願意返回實體聚會。「有專家說,疫情後,教會出席人數可能會減少大約百分之三十,疫情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試金石,因為有些人真的沒有回來……可能一些人習慣了信仰是由一大群人支撐著,當獨自面對時信心便出現動搖。」

面對疫情反覆不定,曾牧師說,教牧仍然要學習有信心為未來規劃,但要有心理準備,計劃隨時要修改甚至落空,見步行步,如去年暑假兒童營訂購了的物資都要臨時擱置。「計劃是有的,但要有更大的忍耐,隨時會變。一切不是掌控在我們手裡。這是一個更好的屬靈操練,以往在正常的日子以為計劃好便可如期進行。」

以宣教為例,雖然因為邊境關閉及安全等原因而要取消行程,但近年來自香港的移民及回流潮意外地成為西浸「後園的事奉工場」(mission at the back door),佔了教會重開後一半的新來賓。「我相信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未可以做傳統的海外宣教,反而需要在本地宣教。神將很多人帶到我們的社區,要做的其實多到趕不上。」

實體聚會是形式上的重啟,但信徒心靈的啟動也不能忽視。曾牧師說,無可否認,經過長時間沒有實體聚會,信徒的靈命會否變弱?或因大圍環境和天然災害而對神的信心產生懷疑?這些都是必須認真反思的問題。在還未見到隧道盡頭之際,她希望信徒堅持聽道,透過小組生活互相支持,逆境也可是生命成長的機會。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最舊
最新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