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楷
講道對牧養信徒的重要性,應是無可置疑的了。那麼,在傳統的的講道方 法以外,還有甚麼方法可以應對現今信徒的需要?本文試從幾本講道學的名著 中,了解一些近年興起的講道法,及其理念和效用。
演繹法
傳統的講道模式是採用演繹法(deductive method),就是在講道之初,把主 題道出,之後用數點來解釋或支持這主題。這種模式實在相當普遍。一般的傳 道人在神學院裏學的也是這種模式。坊間也有很多講道學的書討論這種講道模 式,所以這裏不詳細討論了。
歸納法
另一種講道模式是歸納法(inductive method)。Ralph Lewis與Gregg Lewis在 他的Inductive Preaching: Helping People Listen (Westchester, Ill. : Crossway Books, 1983)裏指出演繹法的問題:演繹法著重邏輯和理性的分析,但是廿一世紀的 聽衆不單要理性的分析,還要感性的接觸:不單頭腦上的知識,也要心靈上的 感動。所以他就提出了歸納法(inductive)的講道模式。 他指出每星期天,會眾都帶著不同的心情包袱來到教會聚會。如何可以 讓他們在講道時不至於魂遊象外呢?關鍵在於「參與」。會眾不但只是坐著聽 道,他們也參與在講道當中。
他指出,人與人的溝通涉及三方面。第一、有效的講道從講道者開始。講 道者必須關心他自己生命的素質,包括他自己的態度和人格;這是有效講道的 關鍵。第二就是會眾。講道者必須了解他的會眾,明白他們的需要,和他們所 關心的是甚麼。第三就是訊息。過往的演繹法講道一開始就講出了信息主題, 這樣並不鼓勵會眾去投入參與。歸納法則從人們的日常經驗開始,透過例子講 解說明,一同探討。利用故事、問題、寓言、比喻、對話等技巧讓會眾投入參 與,一同探討,一同得出結論。歸納法的好處就是講道者並不站在權威的高 地,把他的信息放出來,而是和會眾一同從他們已有的經驗開始,一同出發, 一同探討而得出結論。這樣的方法比較有說服力。作者又指出一篇完整的講章 應該開始於人們的日常經驗,也結束於人們的日常生活,當講道者利用歸納法 得出結論後,就要用演繹法把講道主旨帶到生活裏去。
溯因法和轉導法
Leonard Sweet在他的Giving Blood: a Fresh Paradigm for Preaching (Grand Rapids, Michigan : Zondervan, 2014)裏提出講道不單只有演繹法和歸納法,還 有溯因法(abductive)和轉導法(transductive)。溯因法很類似歸納法:它先建構 一個有創意而由合理的假設,用不同的符號和表象,作出推演,後來再用行動 或經驗證明。這是一個大膽假設,細心求證的過程。這方法多用隱喻、圖像、 和故事,來作論述。而轉導法着重的已不再只是信息本身,而是與那道成肉身 住在我們中間的主相遇。在訊息當中藉着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直覺,揭 示與神的關係,讓聽眾經歷真理。
Sweet更提出「EPIC講道」。E代表Experiential。現代的講道不單要作 知識上的傳遞,也要讓聽衆經歷神,從而在當中讓生命得到轉化。P代表 Participatory。現今生活在電子世代的人習慣了手機、電視和電腦等的互動媒 介,很少能夠坐在那裏光聽的。因此讓聽眾參與在講道之中是很是必須的。 I代表Image Rich。就是要用很多視覺上的畫像。C代表Connective。人類是一 種關係動物,我們生活在一個連繫的世界裏;講道者邀請人們彼此聯繫,以 便他們能夠更好地與基督的能力和生命聯繫起來。Sweet又說好的講道 是未完成的講道,目的是讓聽道者完成它。唯有讓聽道者參與在講道之 中,這才是他們的講道;他們才會記得它、擁有它, 並把它活出來。
敘事法
另一種值得一提的講道模式是由Eugene Lowry在 他的The Homiletical Plot: The Sermon as Narrative Art Form ( Atlanta : John Knox Press, 1980)裏提出。在 這書中,他提倡講道就好像講故事一樣,要有起承轉 合。他認為一般傳統的講道只著重內容而忽略了「轉 接」,因而引不起人的興趣。講道內容要有情節,從 一個「覺察到的差異」(sensed discrepancy)開始, 講道者抽絲剝繭,最後在福音之中,分歧得到解決。 他提倡講章應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擾亂平 衡」(Upsetting the Equilibrium),就是把聽眾一般的 想法打破了。當他們的想法被打破了,他們就很想知 道問題在哪裏,因此就會很聚精會神的聽下去。第二 部分就是「分析差異」(Analyzing the Discrepancy), 就是對第一部分的被打破了的平衡作出分析,探討問 題內在的原因,或一些行為背後的動機。第三部分 就是「披露解決方案的線索」(Disclosing the Clue to Resolution):當我們努力尋找,找到的盡是似是而非 的答案;這時候就要尋找「逆轉」(reversal)。這 些逆轉可能是邏輯上的逆轉,可能是因果上的逆轉, 可能是潛意識裏面的假設的逆轉。這些逆轉不是聽 眾意料之內的,所以會使聽眾吃驚。這些逆轉就是 找到解決方案的線索。第四部分就是「經歷福音」 (Experiencing the Gospel):就是宣佈解決方案,亦 即是耶穌基督的福音。第五部分就是「預測結果」 (Anticipating the Consequences):這其實是應用部 分,即當問題解決了,我們成了新造的人,我們該當 如何行事為人呢?
傳講基督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凱勒牧師(Timothy Keller)的 Preaching (New York, New York : Viking, 2015)。在 這書中,他倡議每次講道都要傳講基督,就是耶穌的 救恩。因為所有經文,無論新約或舊約,最終都指向 耶穌基督和祂的救恩。所以傳講經文就是傳講耶穌基 督。要充分明白聖經就必須要充分明白耶穌基督。要 解釋某段經文,就必須指出它如何融合在聖經的整體 中。要解釋它如何融合在聖經的整體中,就必須指出 這段經文如何指向基督和祂的救恩。
凱勒另一點強調的是講道者的素質。講道者在 講道之中不是要指向自己、高舉自己,而是要指向基 督,展現出基督的權能和榮耀。講道就是心與心對 話,是講道者的心與聽道者的心。唯有講道者自己曾 被真理謙卑、醫治、安慰和高舉,他才能在講道時不 自覺的流露出來。這也就是講道者的生命素質。 總結
原來講道方法,是可以如此靈活多變的。希望各位 講道者能較靈活應用,因時制宜,以收牧養群羊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