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安省宣道會錫安堂顧問劉振鎰牧師
在華人教會中,在事奉和追求屬靈生命成長方面,很 多時給人的感覺是少數人熱心、多數人冷漠。有些旁觀者 甚至對熱心者冷嘲熱諷,這種現象背後有甚麼原因?根據 現代管理科學理論,最健康的團體,應由甲級至丙級質素 的人組成。如果只有頂級質素的人,反而對團體不好。這 理論適用於教會會眾的組合嗎?部份人熱心更勝所有人熱 心嗎?「精兵」與「烏合之衆」並存是否人力資源學的鐵 律?「烏合之衆」是否湧現「精兵」的「規模效應」必須 條件?教會應如何牧養冷嘲熱諷者?如何取他們「進諫」 之長,又同時幫助他們成長?安省宣道會錫安堂的顧問劉 振鎰牧師,以他多年的教會領導及管理經驗,分享了寶貴 的意見和精彩的分析。
劉牧師認為少數人熱心、多數人冷漠是個表面現象, 他作為牧者,盡量避免將會衆這樣分類,否則容易產生一種負面的標籤效應,令事奉者失去光榮感。情形就好像父母對 子女偏心,導致兄弟不和。羣體如何才會同心,是牧會的一個實際顧 慮。
劉牧師繼續說:教會中有些崗位不是適合大多數人參與的。假如 單從參與人數多寡來分類,容易產生內心對立的予盾,有如「階級矛 盾」。事奉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恩賜崗位性的事奉,例如:長 老、執事、主日學教師等。這些崗位性的事奉,性質上是只有少數的 參與者,不會「全民皆兵」。(二)品性氣氛性的事奉,這是所有會眾 都可以參與的。就是讓大部份人,令到教會充滿著愛的空氣,不論是 崇拜、團契或其他教會活動,這是需要着意塑造的。這批大多數人可 以幫助那些少數參與崗位性事奉的人,令他們不感吃力,有滿足感和 事奉果效。
參與少數崗位性事奉的人,也需要建立一種正面氛圍,不致產生 矛盾現象。例如:冗長會議的不好名聲,令周圍的人不羡慕聖工,進 入惡性循環,接班無人。要塑造正面效率的空氣,改善開會的名聲, 用心安排議程,每次開會後一定要有跟進,否則吸納長執的新血便會 有困難。
劉牧師建議不用「精兵」或「烏合之衆」的思維。可以換個角 度來看:能作領導性崗位的人少,能參與支援性崗位的人則多。身為 教牧領導,重要的是有知人之明,容人之量。在教會裡有不同類型的 「叻人」,有些人很具團隊精神,能容納不同意見,達到共識;有 些「叻人」則很敏銳,較容易作出批評,劉牧師也會善用這些「叻 人」,雖然他們不在長議會中,但劉牧師會讓他們做「反對黨」,向 他們取意見,令他們有被器重的感覺。簡單地說,就是主任牧師和長 執要有胸襟,塑造這種空氣,在細教會推行可能較容易,信息可以很 快直達各會眾,說做就做;大教會有更多不同的向度,所需能量也大 得多,要有更周詳的安排,考慮如何令信息達到各羣體, 這是個挑 戰。
要令少數參加恩賜性崗位事奉的人不疲倦,令大多數的人更熱 心,塑造一種愛的空氣,需要有策略的長期部署。愈大責任的崗位, 則愈少數人有能力去擔當,也愈少人有膽量和信心去擔當。在大多數 人中,可能有少數人有能力去擔當重任,但這批少數有潛質的人未必 即時有膽量和心理準備走出來事奉,所以要經常留意,去發掘及培養 這批人。
在劉牧師的教會,主任牧師每兩年為長議會提名,目標不單只 是找到一班人組成長議會,更要預備三份名單:第一份名單是那些有 經驗和能力的人,他們很可能接受邀請;第二份名單包括那些品性適 合,但未有經驗的人,他們是未必答應邀請的人,就要鼓勵他們,叫 他們開始去思想;第三份名單是那些有潛質的人,今次未必邀請他 們,但可能兩年後會邀請,對於這些有潛質的人,會作個別接觸,令 他們對將來有所期望,振一振他們的心,從劉牧師的實際經驗中,這 些人最終都會參與,這樣便能令接棒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