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5日,多倫多華人福音教牧同工團 契舉辦了一個分享會,介紹今年八月在台灣舉行的 第九屆華福大會情況。首先,使用短片回顧華福大 會五天日程中的精采片段,然後,由幾位出席者各 自用國語、英語、粵語分享參加大會的感受,包 括:馬英傑牧師(華福加拿大聯區總幹事)、傅再 恩牧師(城北華人基督教會國語牧者)、陳楚文牧 師(基石宣道會英語牧者)、黃少明牧師(華人基 督傳道聯會會牧)、譚文鈞牧師(城北華人宣道會 主任牧師)、陳孟賢教授(華福出版《加國華人教 會》期刋總編輯)。
這次華福大會,共有五十多位加拿大代表, 其中十多位是英語出席者。在分享會中,馬英傑牧 師分享了一個穆斯林宣教影片,其中提及百分之 九十六回教徒沒有基督徒朋友。接著,幾位出席者 依次分享:
傅再恩牧師:「這次華福大會,似是再次為 傳統的教會定位。教牧的責任重大,如果走錯方 向,便是整個群體走錯。為全球華人教會的興旺感 恩,卻為北美和西方教會的沒落而感到難過。而北 美的華人教會也只是不過不失,以自己的牧會經驗 為例,三年裏用盡多種方法向前走,似乎已經努力 了很久,卻發現自己還在原點。想到這次大會中講 員的提醒,我們教會增長的人數是否都是消費者心 態?若確實是,門徒訓練就出了問題。北美教會大 多存在『使用者多、服侍者少』的現象,急需把 會眾帶回神的面前,使『消費者』成為委身的門 徒。」
陳楚文牧師:「感恩能看到華福大會的革新, 看到主題講員是用英語的。會議過後,我們每個作 為帶領教會的人,需要對以下五個教會問題作出 反省:1)我們是否有太多節目?2)教會是否太少義 工?3)領導模式。4)領導者的不合一。5)不算門徒的 會友太多。看到這次華福大會非常鼓勵年輕人,十 分欣賞,特別是看到這次有用英語的平行會議,雖 然規模不算大,卻成為了一個標誌性改變。有很多 有名的牧者沒有去中文的聚會,而來到英語平行會 議中,我覺得他們是真心想支持年輕英語出席者。 現在,北美很多年輕人離開教會,我們需要重視。 我們的下一代很多都是外黃內白的『香蕉人』。華 福大會也鼓勵我們要去關心下一代,要想辦法將年 輕人帶回教會。不希望資深牧者到離開世界時才不 得已交棒,而是有計劃地做好承傳的工作。」
黄少明牧師:「每五年一次的華福大會,都 指出教會未來發展的異象和路線。這次就是提醒我 們要栽培門徒,當中需要不少策略和計劃上的更 新。今次看到台灣有很多五花八門的事工實踐,有 新的策略,並在不同的範疇裏培養新一代,效果明 顯。這次華福大會在青年、家庭、職場、教育、社 區、文化媒體、堂會等七個專題領域中展示福音的 能力,同時也看到東南亞和非洲的福音需要,還有 地區經驗的研究報告。大會還需要克服語言的問 題,粵語同工和英語同工都需要更多的適應。希望 下次大會有機會探討教會代代相傳和長執培養的問 題。」
譚文鈞牧師:「今次大會題目是『改變為基 督』,生命要改變才能有外在的改變。每天最享受 的是聽主題講員曾金發牧師的分享,每次都寫下筆 記。大會提到八方面門徒的改變。我們都需要與年 輕人親近,與他們接軌。可能只是生活上、外表上 的一些改變,為了下一代,鼓勵教牧同工們能踏出 多一步。」
陳孟賢教授:「對於這次大會多方面不勝枚舉 的優點便不重複了。稍為分享兩點關於今次大會使 用圓桌會議的形式特色。第一,這個新做法值得鼓 勵和欣賞,它的用意是增加實踐經驗的分享交流。 但當我們誠實地看這個新方式的具體運作,我跟它 的構思者蔡元雲醫生閒談時,他亦覺得有可以改進 的地方。首先,大會有七個專題的『行動研究及模 式發展』討論,每個大專題都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討 論時間是不夠的,而且,不少出席者也『認罪』會 議前未有閱讀那七個專題研究報告,以致圓桌討論 無法有深入精闢的交流。不少圓桌小組的組員來自 不同地區、事奉資歷亦差別很大,優點是可能更會 刷出火花,但缺點是差距太大而只能零星討論一些 表面的意見。下次大會再使用圓桌方式時,可考慮 做一個幾分鐘的示範短片,幫助出席者明白甚麽是 有質素的深入反省討論交流。
第二,大會內容很豐富,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 題。到一個地步,問題比答案多、問題比答案好。 例如,在文化媒體的專題裏,提出『自媒體』的策 略,不少出席者連這個概念的意思都不明白,當然 在圓桌小組中便無法進行有意義的討論。另外,一 些神學反思的問題字句太長、難以理解。總之,今 次大會是問題比答案多、問題比答案好。教會領袖 們面對這麼多能刺激我們的好問題,大會結束回家 後應該面壁反思,甚至帶領堂會長執領袖們一同退 修,透過華福大會的好問題領悟上帝的旨意、利用 新概念去計劃新事工的發展和實踐。」
分享會結束前,是分組禱告,一同為華福大會 的成果感恩,也祈求未來加拿大華福運動和華人教 會的新契機、新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