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黄達仁(本刋助理编輯)
嘉賓:
馬英傑牧師(華福加拿大聯區總幹事)
譚文鈞牧師(華福加拿大聯區董事會主席)
傅再恩牧師(城北華人基督教會國語牧者)
陳楚文牧師(基石宣道會英語牧者)
黃少明牧師(華人基督傳道聯會會牧)
1 回顧在加拿大的華福運動,可以從哪些不同角度反思它有甚麼成果?(例如 從國語會眾、英語會眾、華人教會發展、差傳事工等等不同角度……) 黃:加拿大華福其實傳承著世界華福,世界華福接觸到的相當廣泛,例如涉及神 學造就、神學反思、社會參與、職場神學。如果從會眾的角度來看,應該 也包括粵語會眾,不只是國語及英語會眾。同時亦有長者、家庭、兒童等角 度。
譚:我在加拿大四十年了,剛開始事奉時,高雲漢牧師說成立了加東北區的華福 區委會,提到加拿大地方大,華人教會需要聯合起來。加東北區包括滿地可 及渥太華,當時我在不太清楚的情形下出任了主席,不知不覺在華福便服侍 了二十多年。我看宗派和華福運動之間有很多整合,華福本是跨宗派、跨機 構的,在宗派的層面認同華福異象非常重要:「華人教會,天下一心;廣傳 福音,直到主臨」。透過不同區委會本地化辦事非常有效,從我多年的事奉 看到,很多工作需要落實在堂會或地區中,使華福運動能夠從萌芽到開花以 至結果。要落實華福的工作要超越很多挑戰,要付出努力,要全加拿大的堂 會去認同和配合。
傅:我在香港教會成長的時候就已聽過華福運動。第一次參加的是在溫哥華的一 次聚會,當時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會參加旁聽馬牧師、高牧師等牧者開的會 議,就有幸讓我看到了加拿大神學協會(加協)、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加 神)的孕育過程,讓我在早期就看到華福運動在加拿大不同的地方落實。這 些參與對我個人作為牧者的更新、突破亦是一種很強大的催化劑。國語會眾 認識華福的日子比較短,大部份都是透過華福協辦各種聚會(例如華人教會 策進會議、餐飲業佈道大會等)來認識華福,從而得知華福的影響力和其親 切的牧養工作。
馬:有不少在聚會中事奉的同工都是來自國語會眾的,由最初的粵語人辦國語事 工,之後有由加神及其他神學院的畢業生參與,到現在有很多來自中國內 地的同工。如果看現在的教牧同工團契,參加者大部分都是說國語的,粵語 人相對減少了,參加者都認同在同工團契得到豐富益處。華福亦有支援不 同的同工團契,例如在加東區,華福代表長期留在同工團契職員會中作協 助的角色。之前華福亦帶動台灣的六龜山兒童合唱團來加拿大,讓大家知 道台灣孤兒院的事工非常需要支持。雖然這些不是華福的主要工作,但都 帶來了影響。另外有四年前舉辦的「向飲食業致敬」福音聚會,一連十六 場,不用傳統佈道會的形式,更接近一場講座、餘興節目,使飲食從業者 不抗拒來,給他們親切感,讓他們知道教會關心他們,當時有一百多人決 志信主。華福做研究工作,例如最近對華人教會下一代流失問題的先知性 研究工作已經進行了兩年,希望能夠提醒華人教會可以刻意製造機會給第 二代,信任他們並且放手給他們。我們需要承認第二代和我們的文化有所 不同,不能強迫他們接受我們所有的做法,家長及教會應該如何配合也是 華福關注的範疇,現正準備一份詳細報告給各教會參考,當中包括資料、 統計分析、參考方案,讓教會自行作出適當的行動,而華福就負責從旁協 助。
譚:還有之前所辦的「兩文三語策進會」,馬牧師稍後可以再分享一些相關的 資料。
馬:還有五年左右舉辦一次的「泛美福音大會」,引起整個北美、中美、南美 華人教會的溝通。把資源從美加帶到中南美洲,特別可以看到神學院在巴 拿馬已經開展了二十年,期間華人教會的數目在中南美地區有高達數倍的 增長。這些都是滲透了「華福精神」在裏面的事工,至於華福參與的多或 少則因事工的需要而有所不同。
譚:還有一樣,華福令到停辦了十年左右的冬令會重新舉行。
馬:由一百人做到現在六百多人,我們會繼續努力,邀請更多國語會眾參加。
2 不少教會領袖都曾經說過:「華福舉辦的大小會議往往沒有跟進行動、沒 有實踐會議中討論出來的智慧。」是真的嗎?為何難於跟進?
馬:華福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異象性的,跟進的工作實在比較困難。通常都是把 異象帶到各教會當中,然後由教會按著自己的需要訂立目標與實踐方法。
黃:我都有聽過類似的聲音,不過可能是因為大家對跟進的期望不同。他們可 能是期望華福直接替教會或者帶著教會做什麼,其實有時候這根本行不 通。我認為華福先知性的工作是起了教育的作用,讓參加者聽了之後各自 從個人心裏或者從教會層面去尋找神的計劃、實踐的方向,而不是由華福 去幫助他們實踐。所以嚴格來講沒有跟進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這不是華 福針對的方向,實踐需要考慮到各種地區性的獨立因素,所以跟 進需要由各教會、甚至乎參加者自己去承擔。
譚:如果用開車作比喻,華福是把車啟動的那個,之 後在駕駛的就是會議參加者本身了。
陳:我或多或少認同這條問題所提出的觀點。可能華 福並沒有提供很多的跟進,不過他們確實是把異 象傳遞了。異象由華福傳到教會,接收到異象的 牧者有時候會遇到如何把異象帶入自己的教會的 困難。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把教會託付給第二代的 問題,如果教會的領導層都沒有足夠的第二代來 參與,由於文化上的差異,傳承的工作實在很難 實踐。有些教會的長議會比起牧者有更大的行政 權,實在令到異象傳遞非常困難。我認為一些跟 進的困難來自客觀的環境因素、或者實際可行性 的限制。
馬:我把這歸納到溝通問題的範疇,應該不算是衝 突。不過華福比較少直接接觸長議會,大部分參 加會議的都是牧者。有時候會聽到牧者嘆息,未 能夠把異象傳遞到比較保守、傳統的教會中。
黃:要建立一個合適的環境、平台讓教牧和長執加強 溝通對話,達成異象傳遞實在不容易。需要創 意,打破傳統。
3 如果在加拿大的華福事工繼續走下去,可以抱持 甚麼實際事工成效的期望?
陳:我認為教會需要定期,例如每幾年就去檢視、重 整架構、更新方針。如果沒有新的方向、領導 層、方法,實在很難去接觸年輕的下一代,可能 需要提攜更多英語牧者,當然這件事本身亦具有 很大的挑戰性。
馬:其中一樣華福可以做的就是教育,多次的去重複 需要更重視英語牧者、會眾的意見。接納由多位 不同語言的領導牧師(lead pastor)共同分擔 過去只由一位主任牧師承擔的工作。我們亦看到 有需要辦一個座談會,邀請英語牧者來講述他們 的需要和看法。
黃:我認為應該更多接觸有關門徒訓練的主題。需要 再次向教會領導層列舉一些不合聖經的教會運作 模式。效法主流教會,提供更多資源讓教會領導 層跟英語牧者、或第二代信徒合作得更好。
譚:我同意我們需要集中在門徒訓練和基教的層面, 其次我們需要重視跨文化宣教,這也是我們華人 教會比較弱的一環。
4 如果在加拿大的華福事工繼續走下去,應如何配 合現時加拿大華人教會的需要?對於訂立未來加 拿大華福事工的方向,在人力財力等各樣資源上 有甚麼實際挑戰?
馬:其中一個華福想針對的方向是留學生及新移民事 工。效法韓國教會的方法,為留學生及新移民提 供適應加拿大生活的支援。韓國的基督徒比例在 韓國當地是百分之三十,而在加拿大就有百分之 七十。 根據研究,韓國基督教會對留學生及新 移民提供的協助包括接機、找工作、選擇居所、 提供資料、融入社區等等。本地華人教會可以考 慮提供類似的服務,可以透過微信等渠道來接觸 有需要的人。用一至兩個月的時間,協助他們在 加國自力更生,然後再有不定期的跟進、聚會, 例如在節日邀請他們吃飯,和他們保持聯絡,用 愛心去關懷、支援他們。在資源上,這個事工可 能需要會眾先撥出數個月的時間去關懷、照顧新 朋友。之後的跟進自然會相對的輕省。
傅:針對加拿大華人教會的需要來看,我作為國語教 會的牧者,在這次華福大會回來後我有很多反 省,認為不可再沿用過去的方式去辦教會。以全 球華人基督徒的數量來看,過去幾年都一直有增 長,這是好消息。不過另一方面在基督教國家, 例如歐洲的國家,基督徒數量卻下跌。我再看在 加拿大的華人教會,看自己的教會,發現做了三 幾年,增長已經停止了。到底甚麼需要改變呢? 我認為華人教會在北美,不單止受到北美社會的 文化影響,亦會受到北美教會的文化影響。國語 教會就是在這種北美教會文化下建立的,因為有 各種資源豐富、設備完善的教會,令北美教會文 化有強烈的消費者心態,這是導致很多基督教國 家衰退的原因。我們不可能只對著會眾的胃口去 提供資源、訓練、課程。
陳:我非常認同傅牧師的觀點。北美的教會非常重視 效率、數量,我們比較像量產基督徒一樣,忽略 了對他們悉心的栽培。北美教會傾向辦大型聚 會,一次過領幾百人、幾千人信主。悉心的栽培 一兩個門徒需要投資大量的時間、心血,不過被 栽培的門徒會深深紮根。
馬:現今主流教會都有萎縮的情況,正好就是支持英 語人去殖堂,去吸納非華人信徒的好時機,同時 又可以讓英語牧者成長。這亦提供英語會眾、牧 者多一個選擇,讓想留的可以留,想出去的可以 出去。華人教會亦可能需要開始考慮社會、社區 的變化而作出其他的調整,例如採用「敬拜中 心」(worship center)等字眼,讓其他族裔的 人較容易接觸我們的信仰。
5 加拿大華福運動在代代相傳的事工傳承、領導層 繼任人的栽培方面應該怎樣做?有沒有遇到困 難?
黃:加拿大華人教會出過幾位世界華福總幹事。 馬:我希望在華福事奉的牧者都有相當的牧會經驗, 這對處理問題、訂立方向、聯絡都有幫助。
6 加拿大華福運動在世界華福運動中有甚麼位置、 擔當甚麼角色?曾有甚麼貢獻?又曾得到甚麼支 援?
馬:世界華福跟地方華福在近幾年的聯繫沒有過往緊 密,以致沒有辦法活用各地區的優勢。加拿大華 福在世界華福領受到不同的異象,然後帶到加拿 大推行。
譚:加拿大華福對世界華福有經濟上的支持,作出奉 獻。
7 加拿大華人教會在加拿大華福運動中有甚麼位 置、擔當甚麼角色?曾有甚麼貢獻?又曾得到甚 麼支援?
譚:華福正在籌備為一些教會的教牧人員提供福利保 障。
馬:不少沒有宗派的華人教會因為同工人數少無法集 體買保險,華福把所有這些獨立教會的同工集合 為一個單位,然後幫他們向保險公司擬定一個跟 宗派保險差不多的保險計劃。一些人數比較少的 機構亦可以受惠。這份擬定的計劃在全加拿大都 通用。
黃:不少教會之間合作辦活動有華 福的參與、推動、協辦。
馬:華福主要是傳遞異象,如果教 會能夠承擔事工,就無必要華 福的實際參與啦。
8 其他基督教機構在加拿大華福運 動中有甚麼位置、擔當甚麼角 色?曾有甚麼貢獻?又曾得到甚 麼支援?
馬:加拿大華福和加協有比較多合 作,每年的培靈會都有機會合 作。通常聯合性的聚會華福都 會直接參與。有時候華福會用 協辦的形式提供協助,因為當 華福投入協辦的時候,華福的 保險就能夠在該活動生效,省 卻了每個活動需要獨立買保險 的麻煩。當然,這也令華福的 保險負擔增加。
譚:加神或加協都是在華福異象下 誕生的。當時看到的情況是國 語牧者嚴重不足,唯有粵語的 牧者暫時擔當牧養國語會眾的 工作。現在已經有三間華人神 學院了。
9 加拿大華福運動在不同地域(例 如加東、加西、加中區)有沒有 不同的動力或趨勢?
馬:華福在加拿大分為六區,每區 都有自己的區委會、主席。主 要由當地的區委會去和當地的 同工團契合作。不過都有其中 兩區,因為牧者退休的問題仍 未有繼任人。牧者們的擔子已 經很重,實在不容易再成立區 委會、當主席,需要更多年輕 的同工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