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期 反思國語群體的屬靈根底

近年來到加拿大的中國移民不斷增多,加上每年成千上萬的中國留學生,一批 批的新移民、留學生形成了不同時代的教會歷史進程。本刋訪問了兩位國語牧者: 加拿大恩福協會的國語事工主任司徒禮牧師、卑斯省列治文浸信會福音堂的主任牧 師姜平牧師,一同探討國語群體的屬靈根底。

1. 普遍國語信徒在教義、神學上有哪些信仰重點?

姜:國語事工除了強調實際應用方面,也強調神的主權和預定。側重點在宣教上, 帶有強烈的主動性,有使命地出去傳福音,是對神的回應。

司徒:國語群體是非常大的群體,差異也比較大。在加拿大來說,90年代後期有大 批國語移民,平均每年三萬多,到現在有幾十萬人。有些移民在中國已信耶 穌,國內的家庭教會沒有宗派意識,但近十幾年,也受外來的基督徒和傳道人 帶去中國的神學辯論影響,也開始有宗派辯論的現象。而且在中國的神學教育 不很普及,很多神學爭論就比較極端,容易成了對立。而在加拿大,內地背景 的基督徒,在神學上比較著重實用主義,也產生了靈恩之類的爭論。

2. 普遍國語信徒對真理/信仰的態度會否傾向理性化、思辯化、科學化?

姜:受中國社會環境的影響,開始接觸信仰時會傾向理性化。但現今的80後又不太 在意理性,反而比較注重感性,他們會強調有所感知,知道神有聽禱告,都希 望在聚會時感受到溫暖。但年紀較大的人則注重聖經神學和聖經的完整性,這 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人,年輕人則缺乏持久性的學習堅持。

司徒:八、九十年代在中國的家庭教會多數是農村教會,文化程度不高,當時在傳 福音時有很多神蹟,而不是用理性來辯論。但來到加拿大的,大部分是知識分 子,會討論「神存在嗎?」、進化論等類型的問題,思維方式偏向理性、思 辯。近來,新一批移民是投資移民、技術移民等,這些人純理性的辯證沒有那 麼強,他們對於冥冥中有主宰是不要辯論的,而是問「就算有」和我有甚麼關 係?討論成了「實用主義的辯論」,是生活上的,或「死後靈魂去向」等實利 關係的問題。

3. 普遍國語信徒對「靈恩」存怎樣的態度?

姜:靈恩是很多國語群體開始接觸信仰的重點。生活中看到神的作為、神蹟,本來 就是他們接觸神的開始,所以很多時候自然強調靈裡的感覺。不過,以我教會 為例,不接受極端的靈恩,只鼓勵說方言,其他怪異的行為都拒絕。禱告的醫 治,還是被接受的。現況大概福音派和靈恩派的比例是二比一,靈恩的影響力 也逐漸減小。

司徒:據我個人接觸到的,較多的國語信徒對靈恩還是比較開放的

4. 國語信徒在生活中認真強調「聖潔、道德、對付罪」嗎?

姜:開始有好轉了,從一開始的那種功利心態,求好處,到現在有些成熟起來, 慢慢地能順服,可以擺上更多了。

司徒:中國人還是看重「實用文化」,「無論黑貓白貓,只要捉到老鼠就是好 貓」的思想很有代表性。在實用主義裡,對「罪」的問題不很強調,可以說 是國語群體的隱憂。沒有認真對付罪,會影響屬靈生命成長和教會生活。

5. 普遍國語信徒實踐恆常的靈修生活嗎?

姜:的確,靈修比例是不夠的。積極服事的人大概百分之十,他們有恆常的靈修 生活,但大部分其他信徒似乎沒有。

司徒:肯定有一批弟兄姐妹是十分追求的,真的與神建立關係後,就能持續靈修 了。例如以前的空中神學院,那時有五百多學生,通過光碟聽,然後做功 課,可見國語群體中有些人是很認真靈修的。

6. 國語群體在團契相交中,較多採用甚麼活動模式?

姜:最多的是查經、看書,也有用神學教材一起研讀。以前,比較傾向於聚餐、 社交性的活動,繼而活動形式也多起來,有各樣恩賜的人帶領不同聚會,排 舞、唱歌的都有。

司徒:國語教會有很多團契活動,特別是小組的形式,因應教會的大小有所不 同。他們看重人與人的關係,對牧者的要求也比粵語教會高很多,期望牧養 的時間,大部分國語教會用關係來維繫,小組聚餐在當中也流行,相比粵語 教會多很多。

7.「彼此相愛」是國語群體的強項或弱項嗎?鬥爭、衝突、分裂在國語教會中特 別普遍嗎?

姜:國語群體比較看重關係,但這也限制了團體的發展,老成員之間的紐帶特 強,新成員容不進來。友情,是凝聚力重要的因素,但這個關係也會使人數 停滯,新人不算多。至於衝突、分裂,是會有的,但不算普遍。新人剛來會 有關懷期,但彼此還是會有防範,需要時間去認識的。

司徒:國語群體注重關係,但要同聲同氣,難在意見大分歧時處理得好。國語信 徒大部分信主年日短,屬靈生命不深,對聖經真理認識不夠全面,彼此看到 不一樣就難包容,像小孩子一樣,有非黑即白的意識,離真正的彼此相愛有 段距離。教會的衝突、分裂肯定有,教會人數上只能到小數目。粵語教會沒 那麼重視關係,可以用架構去維繫,只要有好架構,教會可以很大,但因為 中國內地的文化風氣,國語群體常見到繞過架構處理問題,使架構形同虛 設,除非大家信主年日較長,有大分歧也包容一些,否則,當問題來的時 候,就容易形成兩批人對立。

8. 國語信徒重視合神心意的價值觀、人生觀嗎?或普遍仍是追逐名利事業的俗 世價值觀?

姜:俗世價值觀是中國文化造成的。加拿大的國語教會是在磨合期中,基本是第 一代的基督徒,血氣的表現還是較多,需要一個過渡。普遍來說,百分之 二十是成熟的基督徒。

司徒:有很追求聖潔的。但無論甚麼教會都有對世俗名利的追求。新移民信主後 的心態未必一百八十度即刻可以改變,這也是一個屬靈生命的過程。國語信 徒群體只有十五年左右,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扭轉全部的社會文化,思想?我 認為一個新的基督信仰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可能需要一代人或兩代人 去改變。從個人習慣到大部分人的習慣,才成為文化,不是十來二十年就可 以改變的。

9. 國語信徒普遍有宣教的熱誠和負擔嗎?

姜:由於大部分是第一代基督徒,宣教熱誠是強烈的,首先肯定會對自己的親 人、朋友,還有身邊的人傳福音,都很願意把人往教會帶。有很多是在微信 等社交網絡媒介邀請,一個個介紹帶進教會的。

司徒:宣教的熱誠對家人、自己人會強烈些,但跨文化宣教就較弱。現在很多中 國人去宣教,即使到其他國家,還是向中國人傳福音。當然,中國本身是一 個很大的福音禾場,向自己人宣教也是較容易的,跨種族宣教需要一段時間 成長。

10. 展望加拿大國語事工的前景,有甚麼機遇和危機?

姜:國語信徒通常都是有一種比較好的生命體驗,信心比較踏實,都能在親人中 發揮影響力,對自己的生命建造也有潛力。在宣教方面,國語信徒都希望能 回到中國去。但門訓需要加強,領袖傳承是一個危機。

司徒:未來十多年加拿大的國語群體仍是很大的禾場。最容易接受福音的時期, 是在剛剛來到加拿大的時候。危機是實用主義持續發展,容易成為功利主 義,擺上、犧牲就不能了。只在祝福和恩典上建立信仰會側在一邊,當苦難 臨到,是否就離開神?遇到約伯的情況會怎樣?也要留意兩文三語的教會, 很多時候粵語的弟兄姐妹沒有讓國語的弟兄姐妹感到歸屬感,像二等公民。 如果可以讓國語弟兄姐妹多參與,以後因人數上的此消彼長而至權責轉移也 會順利些。學生工作很需要,例如在多倫多即使很多華人北遷,但學校依然 在南邊。向北遷移的教會要考慮怎麼開展在南邊的大學生工作,或這些學生 畢業後北遷,教會如何承接?否則,即使學生信主後仍會流失。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最舊
最新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