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 從社會關懷論到世界觀

專欄『教會怎樣關懷社會』

盧維溢

對於許多成長在北美洲的年輕一代、長於後現代(Post-modern Era)的世俗人士,信仰若只是限於教義問題和週末在教堂內的活動而已,那麼,他們就覺得宗教信仰沒有多大的重要性,信仰是可有可無的事情。這是現今北美洲所有教會面對的一個現實境況。既然這世代的人對信仰之要求不是局限於教堂那麼渺小,教會也須要向信徒和世俗人同樣顯示出一個宏大的世界觀去回應。

面對這樣的局面,今天的教會可以從五百年前的宗教改革精神,從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宗教領袖的教導再思基督徒的世界觀。筆者建議教會領袖(包括牧師、傳道人、長老、執事)一同研讀過往五百年的教會歷史,去認識基督徒如何在世上作光作鹽的史實。

十六世紀之加爾文(John Calvin)所創立的「改革宗」神學強調「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本意是高舉聖經的獨一無二之權威:教義不需要依賴其他旁經或人的經驗去充實或成全。然而,不少基督徒卻將這意念變為「唯讀」聖經,以不讀世界歷史,不聞不問信仰與社會的關係為「屬靈」或敬虔的應有表現,以為「唯讀」聖經而不研讀其它學問就是遠離世俗的重要方法。

相反地,深受「改革宗」神學影響的清教徒不單在17世紀的英國廢除皇權而推行民主制度,也同時移民來到北美洲,並且成功建立了一個敬畏耶穌基督的龐大社會。18世紀美國脫離英國而獨立,基督徒的參與是舉足輕重的。直至到1960年,過往三、四百年的美國和加拿大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敬重聖經真理的國家,這兩國的法律和政策都不攔阻基督教的傳播和在公眾領域的自由,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反觀現今的加拿大呢 ?)

清教徒能夠影響當時英國和美國社會,乃因為他們的世界觀重視信仰如何影響社會文化,如何在社會中作見證。現今的教會領袖也應該重新思量這命題—如何在社會中為基督作見證。

無論哪個時代,信徒生活總會遇到社會問題的衝擊和考驗,教會領袖如何教導信徒了解和應付呢?固然,現今社會問題十分複雜,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解決。所以筆者提議,教會領袖應該要在團契、崇拜講台和主日學,以聖經教導,加上歷代先賢的見證,協助信徒建立一套世界觀作為基礎,再從一些有關的學術研究作正反思量之用,以充足資料、經過深入考究的時事分析作為輔助,使教會能正確對待一般信徒所面對的社會環境。

作為健全的教會發展,領袖們應該在其地方教會設立「社會關注/見證」部門或小組,提拔一兩位基督徒專責關心教會如何在社會中作光和鹽的角色。基督教信仰如何「入世」是任何世代的教會領袖不能避免的重要議題和發展方向。基督徒在社會中有良好的見證不單增強信徒本身的信心,更間接吸引未認識聖經真理的人接觸基督徒和教會,對上帝國度的擴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盼望基督徒領袖能在這議題上找到一些共識,以至教會在加拿大不被邊緣化。

(作者盧牧師為基督徒社會關懷團契總幹事)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最舊
最新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