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 資深牧師的辭職心路

採訪:盧士傑

曾經是一位著名資深牧師,在華人教會全職事奉近二十載,後來他辭去教會工作,投身職場。他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呢?對於幫助離職傳道人,他有何建議?本刊獨家訪問這位離職牧者,現身說法,講述他的故事。應被訪者的要求,本文以匿名方式刊登。

由於個人精神健康問題,他選擇離開牧者的崗位。對於他的決定,他自己、身邊的人及教會會眾都經歷了一些困難和憂心的日子。他很感恩當時一些親密的弟兄姊妹及摯友對他一家的支持及愛護,知道他們真正關心的是他本人而非他的身份。

另外有些朋友未必知道事情的箇中細節,擔心他的一家,不知如何去幫助他們。正如其他離職傳道人一樣,他和家人頓時面對一場身份危機(identity crisis)。過去的日子,「牧師」這個職銜彷彿等於他人生的全部。離職後他不再是牧師,太太也不再是師母,一切都好像要重新定位。

離職後他與以往教會的人接觸不多,主要是避重就輕,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決定。不同的教會處理傳道人離職也有不同做法,一般都傾向較少向會眾交待。出發點可能是好的,為要保護傳道人,而會眾的反應也可以很不同。

離職後他立即要面對就業的實際問題。他曾與其他傳道人交流,認為一般傳道人在全職事奉中,都學習及掌握了不少在轉業上用得着的可轉移技能(portable skills), 但這些主要是軟技能(soft skills),例如:溝通技巧、領導才能等。求職轉業的困難,在於入門的一步,由於缺乏某領域的專業資格或明顯的硬技能(marketable hard skills),找工作需要更多耐性。他認為最重要是知道自已以往的裝備並不徒然。後來他投身社區服務工作,直至現在。其實以往他任傳道人時,已經有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的念頭,現在他視這次轉變為新的嘗試。

回顧他當初成為傳道人,他認為十分典型:中學時期信主,大學時期認真思考信仰,得到弟兄姊妹的鼓勵去讀神學,考慮到工作及生活形式適合自已,於是進入傳道工場。回顧過去二十年時間,他認為:「離開傳道的崗位,並沒有抹煞過去二+年的事奉及預備。為神工作並不繫於某個職業,不局限於教會內。在不同的崗位都可以帶來正面的影響。離職的轉變為我帶來了冲擊,擴濶了我的視野。以往我的視野局限於教會組織之內,又可能是職業病,思想大都圍繞着教會人數、事工的成績及進展,沒有太多別的思維空間。以往可能從來未想過可以從別些途經去幫助人,現在令我有機會作其他方面的嘗試,令我成長。我沒有後悔離職的決定。假如給我再選擇一次,也會作同樣的決定。不同的是可能在處理及交待這件事的細節上,可以做得更好。特別是在初時,牽涉其中的人較容易情緒波動,如果讓大家都有一段冷靜期,在這段時間不作太多安排,不要說話太多,或許更能令大家都頭腦清醒一點。」

給有相同經歷的離職傳道人,他有這樣的意見:「人生就像一個故事,一個階段並不是全部,而是一頁一頁的繼績寫下去。重要的不是在不同階段扮演的角色,而是個人本身有否成長,有否被神使用的地方。身為基督徒,個人價值不在於職銜。至於教會,也可以為離職傳道人提供更多幫助。每次按立牧師時,大家豈不是在人神面前作出承諾:在各方面支持這個被按立的人?當傳道人離職時,正是最需要精神及靈性上支持的時候。希望教會可以在這方面多做一些。」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最舊
最新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