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證道浸信會美城堂主任牧師
參加世界華福大會已是第五次,我響應這個運動和聚會,每次的華福大會我有以下的期待,今年也不例外。
1.教牧的交流(人際)
教牧不可以故步自封,能與別的教牧有牧會或心靈交流是好的,而且這是較層面的交流,教牧來自世界不同的地方,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如何有好的交流呢?關鍵秘訣是不要自我中心!教牧在一起時,心底很自然會在牧會上、恩賜上……有所比較,如何能把教牧間的圍牆打破!「不自我中心」是我們自我形像的挑戰和考驗,勇於與人交流,別人好的要學習,可以分享你牧會的甘苦談,不要自卑,也不要自驕,倒要存一個謙卑的心去彼此學習,這樣才叫教會突破,神國地界才會擴展!
2.心靈的震撼(靈性)
教牧容易落在職業化的危機中,但在會議環境能否得到心靈的震撼是在乎自己的心靈準備,有人帶旅遊的心態,當然他們所渴想的是輕鬆和舒服,但當我們心靈調校向屬靈的領域,這是信心的跳躍,有人在大會中遇見神,正如聖經中那位患血漏的婦人對耶穌的「一摸」,卻摸耶穌的能力,有人在大會中可以得到上帝給他的異象使命和擴展教會的啟發。
3.眼光的擴闊(眼界)
有一位與妻子在非洲宣教的宣教士分享他們的宣教體驗,親耳聽見親眼看見他們的擺上,實在是令我很大的感動,另外,大會培靈會最後一晚的講員唐崇榮牧師論及他教會禮堂可容納四千五百人,有牧師在旁告訴我在中國令人更震奮的事,是中國杭州的崇一堂教會可容納七千人敬拜,中國開始對基督教的放寬和好感是與以前的日子很大分別,當我們看到中國的門戶開放,是我們很大的激勵。這都是藉大會中台上台下的分享,我的眼光也被開啟呢!
4.心志的激勵(心志)
我於華福大會開幕前一日到印尼,偶然機會與一組英語事工的教牧相識,約他們出外租車走一躺,藉此與他們有相處相交的時間,當中一位來自澳洲的青年牧師對傳福音、對同工訓練有心得和負擔是難能可貴的!「教會不能不傳福音」這句話,能親自從這些土生工作的牧師說出來,我心靈不禁說:「他的教會有前途!」因為這才會「後繼有人」!下一代的承接、傳承是必需的!在車廂內,一位受訓的神學生試圖向回教的司機傳福音,雖然效果未如理想,但福音總是傳開。看見那些年輕一代作土生工作的教牧,能對事奉、建立教會有如此抱負和委身,給我很大激勵。
5.教會的受惠(效果)
教會牧師整個旅程的開支費用,大多是教會支付的,表面來看,似乎是教會付出很多,但當牧師回來後,他的屬靈眼界擴、心靈受激勵,日後對教會的帶領和事奉有更新,將大會所學所聞的應用在教會內,其實最終是叫教會得益受惠,也許教會支持了牧師的一切支出,但給牧師有「進修的機會」,我們到印尼不是渡假(當然大會的節目中常提及和提醒),而是為神的國度和教會商議出一條福音的路!
我個人的心態是為福音而努力,這是「很個人」的追求,我這次的旅程卻給我一個很震奮的經歷,在大會前我約有兩個多星期在國內作培訓,我驚訝和讚歎神在中國的作為,國內很多教會和信徒有「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意念,絕不是口號而矣!所以當我跟參加華福大會時,心靈的體會是不一樣的。回到教會後,適逢十月是我們的差傳月,我與教會信徒的分享,心裏是帶火熱和負擔的,也激勵他們在屬靈追求上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