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評筆
陳孟賢教授
六月底至九月初大學暑假期間,回中港澳兩個多月,密集地參與了許多事奉,略計約在六十個聚會中講道分享,頗是奔波,卻覺得日子充實,非常有意義感,十分感謝神賜予這樣一段生活體驗。
事緣一年多前在中港澳度過了整整十二個月的安息年假,期間跟許多在香港澳門的教會和福音機構合作愉快,返加拿大一年之後,趁著暑假,便再回港澳十個星期,延續以前的事工。
這次暑假回港澳,主要是為澳門聖經學院和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牧持續教育中心開科,給澳聖開的兩個課程是「從歌羅西書看信耶穌的今日意義」、「管理科學與領導藝術││在教會和基督教機構中的合適應用」,給浸神開的短期教牧進修課程(只有四個星期),是「屬靈領導與忠心事奉」。
除了在神學院教書,每主日在不同堂會的崇拜聚會中講道,在其他時間,亦負責各種公開聖經講座、青少年夏令會、中學教師退修會、職青團契領袖訓練講座,在母會宣道會北角堂開了一個週一晚上主日學課程「生命影響生命」,又在一家基督教網上電視錄製了一糸列「入世聖徒」專題(包括「基督徒社會關懷的聖經基礎」、「基督徒看後現代文化」、「從但以理書看在世而不屬世」),還在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裏,跟時事評論人、報章專欄作者戴耀廷教授兩次對話,談「基督徒文化使命」、「基督徒看政治倫理」。
每次回中港澳,一方面是薄盡綿力,跟港澳弟兄姊妹同工,一起事奉。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受衝擊,抽離加拿大的環境,投入中港澳的環境,好思考兩地華人教會特質的異同,反省兩地基督徒面對不同的屬靈挑戰,彼此從對方的經驗中學習。
例如,七月中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簡稱教新)給我安排了一次「牧養沙龍」講座,以年輕教牧為主要對象(全香港76.6%的教牧只有十年以下牧養經驗),講座後有對話交流時段,便反倒成為我學習、了解在香港牧養前線打拼的牧者們親身的經驗。
後來,教新送我一本《2009香港教會普查簡報》,其中的普查發現,對加拿大華人教會亦有參考價值。譬如,其中一條「堂會在牧養信徒上遇見的問題」,普查結果是66.2%回應者選擇「工作」為常見的牧養問題,排在各問題之首位,百分比遠遠拋離第二位的選項。
除了如《普查簡報》的文獻參考,實在置身其中,在港澳的時間,親歷其境,感受港加兩地教會和信徒氣質的差異,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澳門教會青少年美好的表現:純真、受教、肯學、願長進,令我強烈感受到,因為這樣的下一代,教會的前景是亮麗、有希望的。
相比之下,加拿大華人教會面對老化的問題,在大部分教會裏,35歲以下能說粵語的信徒幾乎絕蹟,但粵語會眾仍然是大多數加拿大華人教會的支柱。同時,教牧工人荒的現象,讓加拿大華人教會的接棒問題,無論在會眾層面或教牧層面,皆逼在眉睫。相對而言,在香港教會,24歲以下的信徒比率,較全港同齡人口比率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