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梁慧賢、盧士傑
葉姊妹(信主25年以上,已婚,無兒女,醫療研究員):『曾參加齊家團但話題多圍繞兒女,不能投入。團契缺乏歸屬感,加上參與其他事奉已很忙,所以只參加小組。』
何弟兄(信主20年以上,已婚,無兒女,電腦專業員):『團契週會的活動與教會其他活動、性質重複,在有限時間下團契屬選擇性。我享受參加小組,因相交與關懷能維繫組員。』
馬弟兄(信主25年以上,已婚,無兒女,電腦管理部長):『團契週會照顧不及較靜者的需要,缺乏關懷與相交。教會上層、團契職員與團友未能溝通。參加崇拜、不同事奉和大型活動已取代團契。』
姚太(信主9年,約30歲,美術設計員):『自從新婚以後,時間比較繁忙,覺得團契聚會的次數太頻密,很難抽空經常參與。身為『稀客』的感覺並不好受,所以現在選擇了參加家庭式聚會的組胞小組。細胞小組的聚會時間比較彈性,較為適合我們夫婦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