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從華人機構的角度看普世宣教工作

採訪:趙敏能、姚增智

普世宣教運動是現今加拿大華人教會所關注的事情,本刊今期訪問了兩間宣教機構的負責人,嘗試從他們的角度看現今宣教工作的挑戰。受訪者分別是『華人福音普傳會(加拿大)』(下稱『華傳』)主任陳榮基牧師,和『加拿大華人宣道會聯會』(下稱『華聯會』)執行幹事譚文鈞牧師。

甄別宣教士

華傳強調宣教士人選必須靈命成熟,有『大使命』的負擔,及團隊合作的精神。他們需有神學訓練及教會的事奉經驗,並且獲得教會牧者推薦,再加上通過純正福音信仰的教義問答,及一些生理和心理測驗。

另一方面,華聯會表示其全職宣教士和實習宣教士的申請資格有一些分別:全職宣教士的申請人必須肄業於正規神學院,在堂會服侍兩年或以上,並已被教會按立。至於實習宣教士則可於完成基本神學訓練後,直接到工場實習,成績理想的話可以申請轉為全職宣教士。目前華聯會只接受已婚夫婦或單身姊妹提出的申請。

當宣教士人選的申請獲得接納後,華傳和華聯會都會為準宣教士提供訓練。例如讓他們接受宣教學的訓練,安排他們熟習教會運作,以及認識當地工場情況等等。

工作評估及流失率

華聯會表示宣道聯會將世界分成四大區域,每一區域皆設置工場主任,管理區內所有宣道會的宣教士。透過工場主任,華聯會可以清楚了解宣教士的工作表現。至於華傳則用一個五至七年的評估計劃,將宣教城市的人口,當地宣教對象的職業、身份等因素計算在內,務實地評估宣教士的工作果效。

據華傳所觀察,華人宣教士的流失率比其他族裔為高,原因可能是選拔宣教士的過程不夠嚴謹,或宣教士本身未肯定神的呼召,或在工場上受到文化衝擊、人際關係欠佳、不能放下自我等。

經濟、精神上的支持

華聯會有一全國性的宣教基金,而基金的收入源自各宣道堂會的宣教奉獻。這基金可全數支付宣教士家庭的生活開支、旅程費用、子女學費等。另外,每位宣教士都有與本地牧者同等待遇的養老金計劃。至於華傳則有一個完善的宣教經費預算,華傳解釋一般宣教士的母會會承擔約六成的奉獻,餘下四成則可能由數間教會分擔。

除了在金錢上資助宣教士外,精神上的支持亦不容忽視。華聯會的職員或牧者會定期前往工場探望宣教士,親自問候他們。宣道聯會轄下亦有一個名叫『宣教使女』的組織,不單為宣教士家庭禱告,還籌集禮物送給他們的子女。

教育與合作

對於如何動員地方教會差派更多宣教士到海外宣教,華傳認為不同教會在宣教差傳的程度上會有分別。例如某些教會需要華傳提供差傳課題的講員,以便舉行差傳晚會或主日學,另一些教會則需要華傳為他們的短宣隊尋找合適的工場。至於華聯會則主要靠個別的宣道堂會推動宣教事工,以不同的途徑如講道、主日學、宣教刊物等,加強兄姊的宣教意識。及後在每四年一度的全國聯合宣教大會上,鼓勵有志的兄姊回應主的呼召,邁出宣教的一步。華聯會的牧者亦會按需要特別輔導一些金齡夫婦,為他們度身訂造一套宣教計劃,當中包括神學課程和語言訓練等。

普及信眾的宣教意識,需要從推廣差傳教育開始。華傳建議成立差傳團契和在主日學中著重教導,包括基督教二千年來,及中國教會近二百年的差傳歷史。而華聯會則鼓勵平信徒多參與短宣,實地與宣教士分享,並鼓勵他們修讀神學院的宣教課程。

要更有效地推動宣教,需要各地方教會齊心協力,彼此合作。華聯會對屬下堂會並沒有特別的要求,只有鼓勵他們互相溝通,而往往堂會間會自發起來,共同在宣教的事上合作。

西方差會與華人差會

無可置疑,西方教會參與宣教工作已有悠久的歷史,他們有一些特質值得中國差會參考。華傳及華聯會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西方差會可以跟華人宣教機構合作,互補長短,攜手實踐普世差傳的事工。華傳表示他們曾經借助西方差會的幫助,使宣教士能順利辦理入境手續。華聯會亦舉例在台灣,有加籍華人宣教士在西方差會與當地教會之間工作,緩和他們不協調的地方。

將來的華人宣教事工

對於未來華人宣教事工的發展,華傳認為將來的宣教士需要有一些專業技能,方便以專業人士身份進入敏感的地區工作。華聯會則強調華人在普世流散,顯出華人對普世宣教責無旁貸,因此華人差會必須留心跨文化的宣教事工,要刻意到一些華人少聚居的地方,例如非洲、中東等,同時關心華人和當地人。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