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趙敏能
本年五月中,香港播道會恩福堂主任蘇穎智牧師,分別在加拿大幾個大城市,主領由華福加拿大聯區主辦名為『直攀高峰』的教會增長研討會。
研討會分為早晚兩堂:早上為教牧分享(在多倫多約一百多牧師參加),特別向教會的領導層講論增長和不增長的因素;晚上開放給所有信徒參與(在多倫多約五百多人參加),談論增長的策略及方法。
蘇牧師指出三樣令教會產生負增長的致命因素:(一)牧人互相擊打,羊就分散。同工之間的不和,直接影響會友。(二)牧人與頭羊相爭,羊群分黨分派。傳道人與教會的『元老級』互相鬥爭。(三)牧人與羊糾纏不清,彼此傷害。傳道人與會友不和。面對以上的問題,蘇牧師建議,假如同工之間不和,不能服從主任牧師的一方,不宜在該教會事奉。如果傳道人與其他終身制的領導人相爭,應該以植堂的方法來解決,讓傳道人在新堂中事奉。傳道人與會友絕對要建立良好的關係,他建議在開會之先,可以用吃飯形式開小組,加深彼此認識及了解,盡量避免誤會。
導至教會不增長的其他因素包括:傳道人不務正業,沒有作祈禱、傳道、門徒訓練的工作。教會部門太多,開會太多,欠缺精簡的架構。講壇與會眾生活脫節,少了入世及生活化的信息。教會不注重門徒質素。教會不將傳福音視作非做不可的大使命。傳道人與長執沒有將焦點放在建立人的事上。教會不注重建立屬靈領袖,欠缺建立門徒,所以沒有組長、執事、傳道人等人選。傳道人變動太多,教會沒有穩定。教會忽略老人家、青少年及兒童事工之發展。敬拜聚會死氣沉沉,沒有嚴格挑選帶領敬拜的人。在教會中,少數人耗盡(BURN OUT),大多數人銹盡(RUST OUT)。
蘇牧師提醒,要小心假的增長。有可能只有觀眾及聽眾增加,或者只有求助及求輔導者增加。一旦牧者或講員轉變,會眾立刻減少。又可能只有疏離及無歸屬感者增加,或者只有別教會的會友到來聽道,而不是慕道、決志人數增長。甚至只有量的增長,而無質的增長。建立別人的人(傳福音者、宣教士、讀神學的)沒有增長,全職事奉及宣教的人也沒有增加。
影響教會增長有二個重要關口,教會必須將重量級人才放在這些關口。第一是傳福音及門徒訓練。另一樣是領袖訓練,使小組繼續有新的組長。同時,穩守這些關口也是傳道人的職責。蘇牧師特別提醒,傳道人會否多專注緊急(URGENT)的事,而忽略重要(IMPORTANT)的事?
會眾的質素和入會之關卡是否嚴緊有很大的關係。以恩福堂為例,有一系列的信仰課程提供給會友修讀。包括:福音性研經,價值觀重整之旅,新生命與新生活,三福及成長八課等。
教會需要大開前門讓人進入,同時亦需要緊閉後門防止流失。在過去恩福堂的經驗,將教會小組化,就是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恩福堂亦設立組長訓練部,傳授技巧、助教及支持組長。又有聖經學院教導真理,務求達到組長去植小組,然後植團契,甚至植一間教會的地步。
假如有教會想嘗試將教會小組化,蘇牧師建議切勿過份急於轉型,可以由一個團契開始。推行小組的發展,會帶來一些要處理的問題。例如:現在的團契模式怎樣處理?如何有效地分組?蘇牧師指出,分組必須由導師及組長負責分配;分組時,宜考慮組長與組員的關係;背景較接近的較容易凝聚成小組;在性格上、精神上有問題者宜分開;所有新人均不得入固定的小組;分組以後,若組員有合理要求調組,應彈性處埋;多從組員的角度去想。
台下有人發問關於恩福堂的增長是否和轉會人數有關?蘇牧師回答說,除了很特別的情況,恩福堂並不想其他人轉會進來。蘇牧師會親自聯絡轉會者的牧師了解需要轉會的原因。
另外,有人問到小組形式的聚會是否較崇拜更容易讓新朋友參與?蘇牧師回應,假如新朋友不太接受主日崇拜,是否崇拜聚會出了問題,所以不能吸引新朋友?蘇牧師親自帶領為新朋友而設的小組,帶新朋友返教會的信徒可以一同參與這小組。
研討會參加者的感受﹕
宣道會錫安堂譚劍華傳道:『很多好提醒,尤其是教會不增長的原因。認同青少年及兒童工作需要更多的關心,對兒童返教會帶來教會增長的說法,有深刻的印象。』
倫敦市華人宣道會鄺樹君牧師:『覺得教會增長的觀念,需要重新考慮焦點的所在。蘇牧師所預備關於認識信仰及信徒成長的資料非常充足,很方便其他人跟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