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潔明
地點:多倫多中華循道會
日期: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
十一月二十一日
『誰人領你到這裡來?要我們作甚麼?要得著甚麼?』華福加拿大聯區總幹事李帝平牧師在會議開始時分享了這段出自士師記的經文。『這是一個暴力主義澎漲、道德歪曲、戰火連連、及充滿天災人禍的世代﹗』李牧師指出近年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邀請會議參加者思想今日加拿大華人教會的深層需要。
晚上七時許,約一百七十多位來自加拿大各省的牧者、長執、教會領袖,出席了由聯區主辦的第二屆加拿大華人教會策進會議。會議由陳喜謙牧師領禱。與第一屆策進會議相隔三年,這些年間,世界變化已經很大。當晚,陳孟賢博士報告了2005年加拿大華人教會普查研究的詳細結果和分析,讓會議參加者對當前加拿大華人人口及教會概況有所了解,為整個會議預備了一個引子(普查結果已放入本刊網頁www.cccowe.ca歡迎下載)。
十一月二十二日
經過一晚的深思及反省,進入第二天的策進會議,先由黎惠康牧師詮經講道。早上的『高峰塔』論壇,題旨則為『認識主羊』。若不認識清楚羊的特性,又怎能牧養群羊?宋永霖博士分享了信徒在工作世界?堛滷瓣耤A而陳志誠牧師則帶出『撕洋蔥』的道理,如何層層深入認識信徒,與信徒同哀傷、同喜樂。高峰塔中有趙善基傳道及羅志強牧師作回應,還有台下一些教牧對『認識主羊』作出提問及分享經歷,成為會議的熱身運動,讓來自不同宗派或地域的參加者開始了真誠分享的旅程!晚上的『烽火台』聚會,由洪予健牧師以國語分享『屬神的子民』。
十一月二十三日
洋紫荊、楓葉、梅花令你想起甚麼?於第三天的高峰塔中,王乃基牧師以『潮起的洋楓梅教會』為題,分析加拿大華人教會的兩文三語現象。到底是充滿生機的潮起抑或是無奈的潮落?王牧師探討了三種不同語言的國語會眾、粵語會眾、英語會眾各自面對的挑戰。
另外陳琛儀牧師,亦對牧養兩文三語教會提出了建議。回應講員是謝子欽牧師和李仲倫牧師。晚上的講道會,由林承昌牧師以英語分享『國度的群體』。
十一月二十四日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4~16)第四天的高峰塔題旨為『作光作鹽』,會議的討論漸進策略性質。麥振榮牧師於差傳方面提出教會宣教的新視野:從『部落化』到『普世化』,從『統一化』到『多元化』,從『物本』到『人本』。陳孟賢博士則在社關即『基督徒關懷社群、面對社會文化』的意義上,作出了三個不同層面的解釋:(1) 社關作為福音外展,(2) 社關作為慈惠工作,(3) 社關作為社會行動。之後,便有譚文鈞牧師和趙祟令先生的回應。經過多日來的接觸及分享﹐在第四天的高峰塔時段,台下的發問及發言均見踴躍,多倫多華人福音教牧同工團契主席李經寰牧師亦即場宣佈,同工團契奉獻五千元,補足今次策進會議的經費需要。晚上的信息,由陳耀鵬牧師粵語講道,從使徒行傳看使命教會的十個方向,講題為『使命的教會』。
十一月二十五日
到了最後一天,大會將各參加者以不同語言分組,彼此分享連日來的得著及經歷,更一起探討未來的事工策略。然後,有麥振榮牧師的總結,及高雲漢牧師主領聖餐。
整個會議當中,除了早上的『早禱會』、『詮經閣』、『高峰塔』及晚上的『烽火台』之外,不得不提每天下午所設的『互動站』。互動站中有不同的討論題目,讓與會者有更多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回程路上,不少參加者都說,這次策進會議認真地探討問題、一起尋求未來方向,實在跟常見的聚會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策進會議各堂聚會內容提要(詳細內容請參考會議手冊):
大會主題查經 黎惠康牧師 |
一、屬神的子民:儆覺的提昇 (A) 子民的神 (B) 賜給子民的厚望 (C) 榮耀的成就 二、君尊的祭司:著重的加重 (A) 君尊的本質 (B) 風範與能力 (C) 祭司的使命 三、聖潔的國度:操練的落實 (A) 破口 (B) 修建 (i) 藍圖與呼召 (ii) 根基與目標 (iii) 操練、品德、文化 |
認識主羊 陳志誠牧師 |
一、《聖經》基礎及典範 二、困難和挑戰 三、喜樂和滿足 四、實踐 |
工作、生活、事奉的平衡 宋永霖博士 |
一、加拿大工作環境的轉變 二、工作與生活的衝突 三、加國華人信徒在工作、生活、事奉的平衡問題 四、挑戰與機會 五、培育平信徒領袖積極事奉 |
讓教會作個真教會 陳琛儀牧師 |
一、從『教會是有效的屬靈組織』到『教會是聖靈帶領的群體』 二、從『教會增長/教會健康』到『教會使命(同心同行、服侍、宣告)』 三、從『兩文三語合一的教會』到『使命導引的教會』 四、從『有領導恩賜的領袖』到『有僕人心志的領袖』 五、從『傳統節目式的敬拜』到『有生機的敬拜』 六、從『知識應用的教學』到『生命成形的教學』 七、從『一次節目式的佈道』到『漸進關係的佈道』 八、從『使命導引的教會與使命人生』到『使命導引群體同心同行:傳揚和平福音』 |
潮起的洋楓梅教會 王乃基牧師 |
一、少年期:國語事工的浪潮 (A) 培養本色的教牧與長執 (B) 協調國粵英會眾的張力 二、青成期:英語事工的浪花 (A) 融合土生土長的千禧族 (B) 羽翼已長而另闖天空 三、壯年期:粵語事工的浪尖 (A) 慶祝茁壯成長的歲月 (B) 再迎異象更新的挑戰 四、關鍵期:教會事工的浪頭 (A) 必須朝向結構上增長 (B) 力挽教牧接班的斷層 (C) 取經診斷後各找出路 |
作光作鹽(社關) 陳孟賢博士 |
一、要持平地看『社會關懷』,便先要持平地看『基督徒文化使命的聖經基礎』。 二、『政教分離原則』常被誤解與濫用。需要反思『政教分離原則』的當代意義。 三、行動策略:監察傳媒、使用傳媒 四、行動策略:常設機構? 五、行動策略:神學反省、研究支援 六、行動策略:政治影響 七、行動策略:普及教育 |
作光作鹽(差傳) 麥振榮牧師 |
一、教會宣教使命的偏向: (i) 新思維;(ii) 求成功;(iii) 失使命 二、教會宣教使命的動力: (i) 有呼召,有應許:亞伯拉罕的模式 (ii) 有敵人,有能力:大衛的模式 (iii) 有命令,有差遣:門徒的模式 三、宣教使命教會在那裡: (i) 使命的認識;(ii) 門前的工場; (iii) 專業的隊伍;(iv) 禱告的大能 |
屬神的子民 洪予健牧師 |
以《聖經》真理教導信徒,很多教會內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信徒倚靠牧者供應靈奶,就像嬰兒渴慕母乳一樣,而關鍵在於嬰兒不會辨別母乳的好壞。所以牧者必須加強以《聖經》真理作為靈奶,去鞏固信徒。 |
國度的群體 林承昌牧師 |
一、信徒必須更全面認識福音 二、『神的國』不限於在教會:擴展『神的國』並不單指擴展教會,擴展『神的國』還包括在生活上活出真道。使命人生的真正意義不是指參加教會某些事工,而是明白自己如何在生活各層面上配合上帝的拯救計劃,在祂的宏大計劃中,編織個人的故事。 三、多元化的重要性:華人教會需要更注重信徒的獨特性、鼓勵多元化的事奉模式,多幫助信徒發掘個人使命。 |
使命的教會 陳耀鵬牧師 |
一、追求平衡表現 二、釐訂目標路線 三、靈力得人尊重 四、離困暫安拓展 五、突破狹隘觀念 六、領袖影響深遠 七、影響政治不斷 八、規條自由貫穿 九、宣教策略調校 十、生活聖潔無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