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繼續奮鬥

蔡貴恒

專欄『領袖的靈修生活』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20)

      牧養工作使人乏力、沮喪、心傷。難怪『負傷的治療者』這片語被常常掛在口邊。自從數年前在牧會工作中退下來,而開始了『靈根自植』(Spiritual Formation International)的事工,我對牧養的困難及挑戰不單有更多的了解,內心也有極大的重負。這種負擔不單是為了教牧,也是為了教會和廣大的禾場。

      其實,我發覺很多同工都非常努力;但不少牧者在牧養苦無對策下都犯了跟風或『拿來主義』的毛病。結果就越奮鬥越疲累。對於缺乏資源的教會,這種情況尤其嚴重。有些人歸疚於神學院的訓練,也有人覺得現在的神學生今非昔比,這等看法未必完全正確;因為每個堂會都有其獨特性,而每個隊工亦並非可以一概而論。加上後現代的轉變正在進一步分化,我們因而越益發覺神學院的課程和世局變遷的脫軌。

      我們都明白神學與靈命是一個銀幣的兩面;更準確的說法可能是:神學即靈修,神學家是由禱告開始其研究的。但歸根到底我們必需問的是我們的同工學了甚麼?是否可應用出來?是否要學更多原文?讀更多古典?或應重視個人成長(personal growth)?或重學社交與待人接物等?神學院的老師也常說神學教育是學做一個真正的人,但在神學訓練的過程中,有多少時間及空間讓同學們學習?畢業後教會領袖及信眾又是否接納新同工仍未成熟而鼓勵他/她們成長?

      另一方面,我留意到過去二十年談論領袖學的書籍或出版都提到以靈性為基礎的領導;內容都提到生命的學習。那樣,缺乏鬥志、傷痕纍纍也有可能與我們徒具形式卻缺乏內涵有關。若是如此,我們便應著力於追求靈感、表?堣@致、人格、勇氣、毅力和勒力等。還有,就是緊記我們是與神同工的,讓我們也禱告要看到如火車火馬的異象,並在成為學者前追求成為主的門徒。

      我的理想是同工們能在神學及《聖經》研究中加多一點點敬虔(piety),在生命的相交中加多一點點神聖(sacredness),在生活與信仰的結合上加多一點點靈性(spirituality)及聖潔(Holiness)。最後,就是不斷的讓神聖的愛來澆灌我們。牧會多年,我看到領袖或信眾之間的衝突常使我心痛不已;我們真的很需要了解、對話、饒恕與復和。不少家庭的破碎、婚姻的破裂需要心靈的醫治。要繼續奮鬥、不要放棄,我們需要策略、智慧,但更需要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鼓勵彼此再上路!

(作者為溫哥華靈根自植國際網絡會長)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最舊
最新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