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教牧精神健康淺談

蔡偉文

專欄『領袖的心理健康』

        對教牧精神健康研究的學術報導及寫作並不多,然而卻是經常談及的問題:『精力竭耗症經常見於教牧中,原因由職責過重,角色混淆,無能推拒不停的責任及無法找時間休息』(註一);『許多教牧人員,出道時是帶著崇高理想及樂觀,認為有愛人愛神之心,再加上神學訓練及誠意的委身,便可以給許多有需要的人帶來幫助,但根據某些悽慘的事實顯示,不少人的理想、委身及熱誠不久被幻滅及失望取代』(註二);『教牧往往在心理高壓下去醫治群羊,而不自覺地忽視了自己的創傷,或藉著教牧工作去刻劃自我形像,如此心態,促使教牧易於導致個人的精神問題,如抑鬱、挫敗感、疲勞,及精力耗盡』(註三)

        精力耗盡普遍的病徵有精疲力竭、無效無力,身陷此景者對己常會覺得有出無入,心力體力皆透支,靈性枯乾,對人則漸感疏離、冷淡、不想交通,對事沒有投入感、應付便了。工作效率越來越下降,逃避新挑戰。每當面對任何新責任時,常有被淹沒的感覺。失去自信,自問無法勝任。

        這些病徵若維持多時,可導致其他更嚴重的精神問題。某些人若有其他生理上的因素(如內分泌不調等),或心理成長易損的因素,在此環境下可產生嚴重焦慮症,及軀體形式障礙症等等。

        教牧人員不良的精神壓力是多方面的,但可分為兩大類:

        一、外在壓力:教會的繁文褥禮,過度操縱性的行政架構,行政上缺乏支持,惡劣的工作環境,超常的工作量,克薄薪酬,矛盾要求,不公平的對待等等。

        二、內在壓力:過高的個人理想,工作狂,A型個性(強責任感,要求高,工作而不息者),自戀性格,完美主義,低適應力等等。

        教牧人員對個人精神健康,一面要有認識,另一面要有適切的精神衛生保健,例如處理壓力、提昇人際相處技巧、健全的自尊心、自信和自重、了解個性上的易損之處、先處理好自己成長中還未正視過的包袱(例如自卑感,未化解的忿怨),同時建立一個良好支持網絡、有益身心的運動、娛樂、適當的工作量與休息。除了有美好靈修生活,教牧們要接受充足的減壓訓練。可行的話,親自去接受知心的輔導員給予心理輔導,多了解個人內心的世界,這一切都會帶來精神的健康。

註一 Robert Preus. Clergy Mental Health and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Concordia Theol Quar, April/July, 1984.

註二 Grosch and Olson. Clergy Burnout: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6(5): 619-32, 2000.

註三 Stephen Muse. Keeping the Wellspring of Ministry Clear, Journal of Pastoral Care. 54(3):253-62, 2000 Autumn.

(作者為士嘉堡慈恩醫院精神科醫生)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