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 從《無限小》看保守與革新

總編評筆
陳孟賢教授

最近閲讀了一本很精彩關於數學歷史的學術論著《無限小》,用一個數學問題「連續統(continuum)是否由不可分量(indivisibles)構成」貫串了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後歐洲大陸波瀾壯闊波譎雲詭的政治社會走向分析,詳細剖析了天主教教廷、基督新教、各地諸侯、科學家們之間的合縱連横、對抗、合作等互動,是一本讀後令人拍案叫絶的好書。

書中探討的其中一個最值得華人教會領袖思考的課題,是保守或革新、演繹或歸納、邏輯或實證、秩序或模糊等關於文明發展的一系列心態問題。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後,基督新教在歐洲有星火燎原之勢,舊有的權威、秩序、階級制度面臨解體崩潰,歷任教宗勾結王權,腐敗地只顧私謀自己家族的利益,在宗教改革浪潮下,天主教很可能便會一蹶不振。及時挽救了天主教頹勢的,是羅耀拉的依納爵新成立的天主教修會耶穌會。

耶穌會的特色,乃重視學術訓練、階級制度、服從上司。耶穌會的學校網,是當時世界最優質的。加入耶穌會的年輕人,大多是聰敏之士,但仍需在耶穌會内接受很多年嚴格訓練,才可成為正式修士。故此,耶穌會充滿飽學高材,包括最優秀的數學家和科學家。

耶穌會意圖用歐幾里得古典幾何學所代表的邏輯理性思維,向全世界證明真理的穩定性,跟伽利略和他的跟隨者、徒子徒孫等所代表的開明數學家們在「無限小」問題上鬥爭了幾百年。這是保守或革新、演繹或歸納、邏輯或實證、秩序或模糊等關於科學進步的大鬥爭。最後,耶穌會在意大利爭勝了,但在英德法北歐等地則鞭長莫及。結果,「無限小」數學在意大利消失了,意大利的文明發展在近代便停滯不前,昔日文藝復興的輝煌便無以為繼。相反,「無限小」數學在英法等地開花結果,由萊布尼兹、牛頓等人發展為微積分數學,成為現代科學科技進步的基礎,而英國亦成為了一流超强國家。

最近跟一位大型神學院的退休院長(是認識了三十多年的好友)食飯聊天,談到教會界的保守傾向和革新需要。從「無限小」數學歷史故事得出的教訓:第一,「保守」當然也是教會領袖的責任,保守真理、「神純正話語的規模」(提後一:13)和寶貴屬靈遺產當然是基督徒的本份,但要任務成功,卻必須是忠心又有見識的僕人(參太二十四:45),正如耶穌會修士們能夠在風雨飄搖的歐洲力挽狂瀾,在混亂紛擾的時代建立最佳的教育系統,他們都是飽學之士(中國人熟識的利馬竇就是一位耶穌會教士),而並非感情用事、頑固不通的烏合之眾。

第二,「革新」要任務成功,必須開明通達、面對現實之真誠心。正如那位退休院長告訴我,他當顧問的教會,是香港兩所做青年工作最有成效的教會其中之一(短時間内由只有幾十青年人的中小型教會增長成為有六百青年人的千人教會),關鍵便是用開明革新之心與年輕人結連。

歷史教訓明明白白,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參啟二:7)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