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期 粵語「教會門訓」 工作坊報導

粵語「教會門訓」工作坊由四位牧者從不同經驗分享。趙善基牧師分享塑造門徒的路徑,四個步驟包括傳揚福音、靈命栽培、事奉裝備、差遣。實踐時,需留意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生活文化的重點,門訓必須與信徒生活文化相應,但不可失去門訓基礎。

郭文潭牧師認為門訓先從主日學及專人跟進參加團契開始,按恩賜提供事奉及門訓小組,之後特邀參加領袖訓練課程。實踐時要強調教會四重功能(崇拜、培育、肢體生活、福音外展)。教會要訂定門訓藍圖,讓會衆盡早明白及認同教會的牧養理念,又安排機會讓門徒分享生命見証,成為教會的文化氣氛。

郝繼勇牧師在宣道會聯會中推行門訓,目的是回應堂會門訓的需要。課程特色是平衡概念(knowing)、實踐(doing)、生命内涵(being);注重進深生命及普世差傳而設計。形式是透過小組建立門徒。課程要求一年五個單元的基礎訓練,每月一次面談個別督導。門訓以師徒制度實踐,所以不能太多人。

陳華恩牧師講述一些門徒可以參與的工作,例如從社區的需要中,表達門徒應有的愛心及憐憫,從而讓人盼望耶穌。愛神的具體表現是對周邊世界有影響及承擔。培育門徒可以透過步行籌款、社區探訪、大型活動做義工等,令信徒對福音有新了解,對人的苦樂有新了解,及對做門徒有新體會。

四位講員分別講述教會內傳統的門訓、師徒制度的門訓、從行動中訓練門徒。台下有人發問:「應先有內在改變,而後才付諸行動?還是行動先於內在改變?」講員們一致認為內在改變及行動應同時進行,不應把人分開兩部份來看。所以,門訓也應對準人各方面的需要,讓人整全地發展。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