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如何培養基督徒的文藝氣質?

採訪:潘子勳

專欄『異議與溝通』

      『文藝氣質』到底是甚麼?是否一種已經失落了的人文修養?這種修養又是否應當被珍惜及重建?曾經修讀工程理科、現任渥太華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的黃鴻興牧師有如下的見解。

      黃牧師認為:『文藝氣質乃是對文化及藝術的一種獨特的感情表現,相近乎基督徒的「屬靈氣質」。這一種感情表現在通過訓練及培養後,於人的心靈及思想上產生了感性功用和改變,以至到擁有這種氣質的人會散發出一種獨有及與別不同的氣度和修養。

      然而這種對文藝修養的氣質現正陷於失落當中,原因在於很長的歷史因素,由重視文藝修養的文藝復興時代開始,至工業革命的高速發展,高舉代表理性的科學技術而續漸忽略代表感性的文化藝術。至今北美洲仍然重視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將文化藝術放於較次要的位置,人類的「文藝修養」已漸減少至近乎蕩然無存的境地。

      基督徒普遍對於「文藝氣質」的培養亦隨著社會的風氣相對減少。但是,這種修養及氣質在基督徒生命中是確實需要的,應當得到珍惜和重視。舉例說,基督徒不能單單依靠科學理性的角度去理解聖經,因為會使聖經中神的話語轉化成冷冰冰、剛硬又機械化的教義。如以感性的角度來體驗聖經,因著那感受的方式不同,可能會觸摸到作者的溫厚思想及心靈,繼而領受到神給予那使人感動的震撼力。

      要重建這種氣質可以多方面入手:一、嘗試將理性放下,拿出感性的心來;二、反思文藝氣質可能影響生命的重要性;三、試從詩歌讚美當中,發掘信徒對美感的需要和潛質;四、亦可切實的禱告,求神喚起及重拾我們已失落的文藝心靈。

      最後,亦要小心處理感性所帶來的危險性:太過著重表現自己的感情,而變成過份以自我為中心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們應當平衡的發展理性及感性兩方面的心性。』


      在現今的科技及理性發達的社會中,『文藝氣質』在人性或生命成長中有著甚麼樣的重要性及幫助?在華人基督徒當中普遍又有多少具備這種氣質呢?應怎樣開始培養基督徒的『文藝氣質』?以下是前溫哥華王者文化主席、綜合藝術創作者林旭輝先生的分享(王者文化是一項推動基督教文藝的事工)。

      林先生認為:『研究文藝氣質應從神的創造入手,這創造包括了大自然裡的一切萬有。祂在造人類甚至萬物的形像當中,充份表現了祂對美的最高要求。所以,我們在文藝創作和對美的追求中,亦反映了祂這種創造的完美屬性。

      文藝氣質以及創作力亦是神賦于給我們的一種特別恩賜,作用在於平衡心性,繼而體察及欣賞祂奇妙的作為。人類最早的藝術品亦是為了歌頌和讚美神的作為而創作的。從這種追求文化藝術上的情操和創作文藝中的宣洩,以至完成後觀賞的快慰,均為追求真善美的一種過程,這都是神所恩賜的喜樂和平安。

      人類若缺少了這生理結構上的平衡發展,心靈和肉體得不到均衡的宣洩而出現了空虛,繼而產生了帶有危害性的多種不平衡的思想路向和行為。

      現今華人基督徒普遍缺乏「文藝氣質」的培養和操練,原因歸咎於沉重的歷史包袱,有些神學觀點認為文化藝術為屬肉體的表現,更甚的將之評為撒但的詭計:使信徒們強調個人放任,以自我為中心。從此,文化藝術跟信仰便分割。

      培養基督徒的「文藝氣質」,可從幾方面入手:一、由教牧方面的影響開始;二、正視現今世代忽略培養「文藝氣質」的問題;三、從新體會神與文化的關係;四、深入體會文藝對心靈影響的震撼力;五、積極鼓勵及推動基督徒在社區及教會的文化藝術活動,如基督教藝術節等。』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