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 教會裡的學生團契

很多人都帶有不同的看法去思考怎樣在教會裡開展學生事工,而當中存在的困難,包括流失、承接不下、教會資源等問題都是顯而易見的。帶著這些疑問,本刋訪問了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的羅川傳道夫婦,他們從零開始了一個學生團契,在三年間,在這個團契信主的人數超過三十人,曾經有一年有十七人信主。到今年為止,團契裡洗禮的人數有十三人,還有三人蒙召去讀神學。

教會裡學生事工的開始

在2012年的時候,有一個從溫州來的大學生姐妹,在往多倫多留學的飛機上因禱告來的感動:要建立一個國語留學生的團契。到達後,就衝著「國語華人基督教會」的名字,到教會的同工面前分享了自己領受的感動。當時,教會本來的中學團契,成員們因為讀大學而逐漸離開了多倫多,在一個晚上,羅傳道夫婦就在等待不到一個人來團契的時候禱告神,也因著看到當時加拿大移民政策吸引下,大批留學生來到多倫多留學,就開始了一個學生事工小組,後來因為人多了,就成立了今天的「約書亞團契」。

開始的時候,因為那個從溫州來的姐妹是百年理工學院的學生,自然地就邀請了很多她的同學來教會參加小組聚會,那時還沒有成立團契,這個小組的成員基本上都是那個姐妹一個個帶來的。因為有著一樣的留學背景,而且很多學生都沒有接觸過基督信仰,被那位姐妹熱情邀請就來到教會,一下子就有二十多人參加這個小組,其中也有其他學校的學生,被教會中作為房東的弟兄姐妹或者信徒親戚帶來了這個小組。

最初的接觸

開始時,羅傳道夫婦以為做這些大學生的工作,基本上是接送,煮飯給他們、照顧他們普通的需要而已,因為知道他們都是些八十後、九十後的「獨生皇帝」。可是,當他們夫婦開始接觸這些學生時,發現實際是與想像有距離的。這些學生原來都思考著很多問題:社會、家庭、健康、感情……而對於信仰,他們很多人的態度也是開放的,只是會因不了解而有很多信仰問題。就算查經,也是一個很受學生歡迎的節目,追求的人也不少。在一次感恩節的聚餐,有十多人參加,也是在這個晚上,有了第一個福音果子:第一個在這小組信主的姐妹。

教會的配合

因為學生們都沒有車,又是獨自來到加拿大,需要的照顧和關懷很大。所以,當時羅傳道夫婦呼籲教會總動員,讓強壯的團契照顧弱小的。每個星期五的團契聚會都鼓勵學生自己乘公車來,回去的時候剛好有同一時間聚會的「媽媽團」的成員一車車按區域送他們回家,在車途上,亦是一個很好關心學生們生活、精神需要和分享信仰的好機會,羅傳道夫婦就試過跟學生聊天到凌晨一時才回家。

團契上也會安排一些有關留學生活的貼身話題,邀請教會其他成年團契的專業人士來分享,盡量為學生度身訂造適合他們的聚會。除了正常的團契聚會,還有每月一次的「愛心廚房」,由媽媽們煮飯給這些學生吃;過中秋、元旦、聖誕等大節日也有聚餐。

最讓羅傳道夫婦記憶深刻的聚會就是每年的「青年之夜音樂分享會」,這是一個針對大學生,用音樂、電影、信息帶給學生認識基督信仰的平台。這是凝聚整個團契、保持火熱的一個活動,今年已經第三次舉辦了。藉著這個機會,外展就有了一個平台,去邀請不同學校的學生來教會。對於學生團契的成員或教會其他信徒,可以趁機在家庭裡做福音工作、籌款買禮品給學生、拍攝學生信主見證微電影等等。這些活動,羅傳道夫婦表示他們只是做一點顧問工作,基本上由學生們自己完成,當中也發掘了這群學生們都有神給他們獨特的恩賜,日後就可以安排他們更多發揮恩賜的服事崗位。同時,整個教會都被帶動起來,燒起了佈道的火。音樂會之後,也會作出跟進,邀請客人再來聚會,今年還嘗試為新留學生設立不同攤位,為他們解決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學習、情感、甚至租房買房等)。

在與學生相處的日子裡,看到年輕人的需要,羅傳道夫婦認為除了最重要的真心關懷、溝通以外,他們的屬靈問題、敬拜方式,都要特別關注,要保持開放、接納、了解、信任的態度去準備信息、主日學,而且,每隔幾年,年輕人的文化中又會有不同的需要。還要栽培青年人自己的領袖,讓青年人去帶領、牧養同儕。

面對的困難

當然,這個團契的發展,面對的困難和攻擊也不少。即使教會裡也有意見分歧。譬如,「愛心廚房」需要資金,就會有反對意見,最後提出自由奉獻,學生也願意,就感恩地收支平衡。其中有一次,帶學生們去滑雪外展,那位第一個決志信主的姐妹就受了傷,當中就有攻擊說:「一信主就受傷。」學生對信仰便產生疑問。羅傳道夫婦經過禱告,就在團契聚會中臨時改了主題,查考聖經中關於苦難的經文,當時的團長也分享了她媽媽離開世界的見證,當晚就有五人決志信主,看見了神的智慧能將詛咒化為祝福。一路走來,教會中有批評青年人的聲音,難聽的話也不少,但因後來看到這群大學生在教會的貢獻才漸漸平息了。

一份堅持

當問到:「面對不少困難,有人說留學生事工吃力不討好,甚麼使你們堅持呢?」羅傳道回應說:「如果學生畢業就離開多倫多,更應該栽培他們。我們都是撒種,神自己收割。事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實際上是有神的美意在裡面的。留學生事工是短暫的,但如果在這麼幾年時間中我們不接觸他們,還盼望誰去接觸他們呢?留學生就是宣教工場,跟去很遠的地方傳道沒有區別,這麼近都不傳福音,還說去遠方嗎?因為時間短暫更要傳福音。此外,我也會帶學生去短宣,接觸更多人,也幫助宣教工場的教會。看到這群年輕人的成長,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那份喜樂難以形容。他們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提醒。有些學生畢業了,買車了,自己帶查經,去接送學生。有時還知道我們夫婦忙便幫我們買菜,學會了關心身邊的人。即使他們原生家庭有很多問題,但當他們通過這樣對別人服事,很多的景象是正面的,更看到不是我們牧養他們,而是神親自牧養他們。在人看來,我們犧牲了不少,但其實神都充足地供應著我們。我們只是與學生同行。」

最後,羅傳道也提到:「今天很多大牧者都是學生時代信主的,學生事工不容忽視。我自己也是那個時候信主的,今天是來還福音的債。以後他們也要還他們福音的債,這樣一代傳一代。如果中間斷開了,我們的下一代怎麼辦呢?」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