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 健康增長

王乃基

執筆構思本文時,腦海浮現兩 個奇怪的思想,首先懷疑是否選錯 題:北美教會四十年趨勢已從教會 增長到教會健康,近年更熱衷使命 教會1,還需要論健康增長嗎?身為 駐堂牧者卅五年,深深覺得健康增 長的基本需要,趨勢模式大可以高 談闊論,但在水深火熱的牧會前線,還是要踐行教會的 健康增長。另一個奇怪的感受,就是對此命題竟然若即 若離,日夜承擔教會牧職幾十年,本該最為熟悉怎樣是 教會的健康增長,有可能是太知道當中的微妙與深奧, 就實在有點不能言喻及難以俱全。

不要說到書局隨手取得論教會健康與增長的專書, 單是在本人的書架上,竟有五、六十本同類的佳作,都 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滿目琳瑯而各自表述,怪不得普 通信徒也隨口道出三五個指標,最為膾炙人口的是狄馬 可(Mark Dever)所言的「健康教會九標誌」2,其書的結 束列舉了從九十年代迄其著書之2004年止,一共有四十 本名家所寫的各種教會健康及增長秘笈3,確實令人目不 暇給,汗牛充楝的洞見下,本人嘗試以淺見來給教會踐 行者有簡易的參考,是吾多年浸淫在閱讀、思索及閱歷 後的發現。

一、量的增長

在全球趨向超級大型公司的潮流下,教會容易世俗 化,看重量的增長,所謂世俗化,淺言之皆是日日所見 所聞。難怪用了平常管理方法只看數字,故此有屬靈領 袖及信徒,一聽到量的數字,就有抗拒的反應,其實不 必如此,因為教會量的成長,是可以反映教會的質素, 問題是怎樣算是量的增長呢?當聽聞超級教會的驚人量 增,一般中小型教會又怎能類比呢?這正是普通牧者的 集體自卑感,設若我們使用美國教會生活普查的指標, 五年來崇拜人數是否超過百份之五增長作衡量,就有一 個清楚的自我評估量數了4,若增長少於百份之五屬穩定 增長,人數下滑多過百份之五則為衰退狀況,全球中外 教會都是中小型佔多數,我們絕不能少看百人之下教會 的增長,因為據統計,小型教會最能夠增長5,只在乎持 之以恆的努力。

二、質的健康

「量」固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會成長指標,卻不 應成為唯一的指標。同樣地,「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 的教會健康體質的指標,但卻不應成為逃避量的檢驗之 藉口6。一般教會質的內容離不開門徒訓練,領袖培訓 及海外差傳的參與,這些都反映教會素質的提升。在此 特別提出事奉人員的比例,平常都是二十比八十,就是 百份之二十會眾是事奉人員,推動百份之八十在質的培 養,若大家可以提升到三十對七十,甚至四十對六十等 等,豈不更能反映教會質素的健康,甚至全民皆兵的理 想,真的群體皆牧職?提升事奉比例的確是教會健康的 生命力,能防老並保持活力7。

三、結構健康

增長的教會不一定健康,健康的教會必然增長,健 康是一個多元因素奏效的共同結果,人的身體如是,基 督的身體亦然,誠然是聖靈運行所降下的恩典之雨。教 會歷年成長而仍能在生命歷程顯出結構健康,是一個相 當重要的關鍵,據Gary McIntosh指出茁壯成長的教會頭 廿年都沒有大問題8,否則他們就不能衝刺廿年,有了成 績的教會往往在廿多年間就出現老態,制度上有了歷史 而僵化,若非有結構的更新,教會就容易開始停滯而衰 弱9,以往成功的因素可能成為攔阻突破自己的原因,最 明顯的就是領導團隊來來去去都是原班人馬,大家想教 會保持原狀,領袖人選循環再用。惟有每年增加百份之 十的新領袖10,能有新思維產生新事工,甚至新結構的 健康元素。

四、植堂增長

質與量共同增長配上健康有效的結構,必然會引來 教會繁殖的生命力,在此暫不論到其他地區植堂,教會 可以有週末多堂的敬拜,若能普及在原址實行,豈不更 容易見到植堂增長?那麼一個會眾應當有多大呢?史耐 達(Howard A. Snyder)與魯尼恩(Daniel V. Runyon)對於教會會眾是生命體作出非常

勇敢的建議。在一片追求教會人數增長的風潮中,他們 主張會眾理想人數「大約介乎一百至二百人左右,視乎 教會的環境」11,他們主張「也許教會生命的自然生態 是以小型到中型的教會為主」12,如此立論也被普遍教 會會眾數目大小所引証,據Warren Bird指出加國教會崇 拜出席過五百人已大過其他百份之九十六的教會13,如 此看來,一堂崇拜有二百人是屬理想人數,若教會在原 址增加更多約二百人的會眾,豈不是最為容易運用資源 達致植堂的增長?加拿大華人教會也正在如此的健康增 長,因為我們的兩文三語趨勢,正驅使有多堂一址的植 堂增長;原來兩文三語是有助大家踏上植堂的健康增長 之路,如Ed Stetzer所言:「並非教會大小定義健康,教 會健康才決定其大小」14。讓我 們都在兩文三語教會顯 出健康增長的會眾。
(作者為亞省愛城福音堂主任牧師)

備註:
1. Ed Stetzer & David Putman, Breaking the Missional Code (Broadman
& Holman Publishers, 2006) p. 44-58
2. 狄馬可的「健康教會九標誌」為:解經講道、聖經神學、福音、
根據聖經來理解悔改歸主、根據聖經來理解傳福音、根據聖經來
理解教會會員制度、遵循聖經的教會紀律、關注門徒職份與成
長、及根據聖經來理解教會領袖。
3. 狄馬可《健康教會九標誌》(美國麥種,2009)第333-358頁
4. Cynthia Woolever & Deborah Bruce, Leadership that Fits Your Church:
What Kind of Pastor for What Kind of Congregation (Chalice Press, 2012)
5. 林鴻信《教會生態學》(校園,2012)第6頁
6. 李偉良《還我教會》(福音証主協會總代理,2013)第287頁;施
瓦茨《自然的教會發展:健全教會的八種優良特質指引》第23頁
7. Gary L. McIntosh, Taking Your Church to the Next Level (Baker Books,
2009), p. 82-86
8. 同上 p. 56
9. 同上 p. 109
10. 同上 p. 202
11. 史耐達(Howard A. Snyder)和魯尼恩(Daniel V. Runyon),《解讀教
會DNA:發現基督身體的生命密碼》,紀榮智譯(台北:華神,
2005),第84頁
12.同上 第50頁
13.Warren Bird, Leadership Network,正為加拿大教會進行大型教會研
究,其通訊中提到一千人的教會只有1%。
14.Ed Stetzer, Outreach Magazine (July/August, 2014), p. 22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