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 「他們怎樣看主日學」小問答

採訪:黃達仁


Kenric(主日學老師)Bessie(青年主日學學生)Becky(成人主日學學生)Fred(基教部部長)
為甚麼要上主日學?這是一個重要的平台,讓信徒彼此勉勵、互相建立生命、一同學習。希望信徒不僅信耶穌、得救恩,更想大家成為全備、成熟、能肩負大使命的信徒。幫助大家活出基督,見證主。在早期沒有想太多,因為在教會成長,上主日學像是理所當然。但在受浸前的一段時間,有了新想法,覺得上主日學是一個重要的選擇和承諾。是信徒需要的,透過與人交流,可以更深入全面了解神的話語。主日學老師對課程內容了解更多,對學習有莫大幫助。學生之間亦有互相鼓勵、啟發的效果。我的理念是每一位信徒都是神學生,而主日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讓信徒不用去神學院,但可以有系統地學習神的話語。亦有助傳遞教會、宗派層面的信仰基礎。
如果教會的主日學事工被取消,你有何感想?不會讓這事件發生,主日學是必須的。需要優先作資源分配。縱使很難想像到這件事會發生,亦不禁覺得失落。因為主日學比較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一同學習、提出問題是獨特的學習元素。主日學是非常重要的事工。資源再缺乏亦要保存,以免教會成為單單一個社交場所。學生之間的交流亦有助關懷、了解別人。可以沒有主日學,但絕對不能沒有教導。主日學想讓最多信徒可以一同學習,如果最佳時間不是主日,可以在其他時間進行。
怎樣才算是理想的主日學?你教會的主日學達到這些理想的成效嗎?為甚麼?能夠達成一同學習和作見證的風氣、有生命的交流、能夠達成與社會及生活的連結。主日學不只是學術性的,目標是為了建立基督的身體,承傳使命。學生不應單看自己能學到甚麼、帶走甚麼,而是看能夠分享甚麼、上帝已經給予自己甚麼。一個適合一同學習的環境是最重要的,要有互動性、有吸引力。教會的主日學算是理想,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覺得失望,大部分時間都有所得著。要與神同在,同心祈禱邀請神來到當中。透過生命影響生命,達成深入的屬靈相交。同學們的參與和分享亦重要,和老師一同學習。時間和進度的控制亦是非常重要的項目,要因眾人的情況作出調節。如果能夠提起學生去預習、進深便更理想。沒有特別執著主日學是否理想,因為神的話是活的,往往有不同的得著。最緊要是正確地傳遞神的話。老師之間的交流、活動亦是重要的元素,否則跟自己獨自學習沒分別。教會的主日學在鼓勵互動方面不錯。
主日學課程設計應該較有結構,還是應該更有彈性(例如主日學老師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性)?從建立基要信仰的角度來看,兩者都是必須的。最重要的是要看重上帝的話。較自由的形式有利於分享性、反省性的課程。課程的自由度跟主日學老師和課程本身有重大關連。如果主日學跟其他學校一樣,有著非常嚴謹的結構,會帶來太多壓力。結構性和彈性應該取決於課程內容、會眾需要和老師。教會的主日學正處於一個不錯的狀況,兩者兼備。只要彈性不破壞學習環境和氣氛或者出現過份離題的討論就沒問題。結構性強的課程可以帶來正面、帶鼓勵性的壓力,有助提升學習氣氛。過於彈性的課程往往帶來時間控制方面的困難,要有充裕的緩衝時間。結構對正確、有效地傳遞知識非常有幫助。前置課程亦可能有利其他課程的時間安排,不過教會不一定有資源。信徒的不同狀況、教會規模亦會帶來困難,所以重點應考慮數年之間的題材覆蓋範圍。
好主日學教師應該有甚麼條件和素質?教師必須尊重上帝的話,言行合一。最好是願意分享自身過去的掙扎、體會,達致教學相長。在資源有限的教會中,文憑、資格等硬性條件難以執行。找有恩賜的信徒,再加以悉心培養更為適切。一個好的主日學教師應該要具備一個出色教師的素質;例如有耐性、知識、自信、關懷學生、因材施教等等,更要充滿熱誠、屬靈生命成熟、謙卑、作一個好榜樣。主日學教師要有充足的資源去解答問題,或者為學生提供補充資料。老師亦應該完成適當的栽培,屬靈生命要鞏固,特別是要謙卑,接納他人。有固定的靈修生活,能夠成為他人的榜樣。首先是看老師本身的屬靈生命、聖經認識,其次是看老師對神話語的追求。有一顆謙卑、受教的心,因為老師不代表正確。如果可以的話,亦希望所有主日學老師都學習過系統神學。
教會應該怎樣培訓、支援主日學老師?作為學生,要多參與、帶著開放的心,就是對教師最大的支持。亦不要過份要求主日學老師表現完美。教會方面,應該在教師需要執教的期間給他們充分的空間,讓他們集中事奉。亦要給他們好的休息時間。適當的訓練和篩選很重要。不過非常正規的訓練課程可能要視乎教會的狀況。主日學老師之間可以透過互相分享經驗,可以帶來技巧上和心靈上的支援,亦可以藉著分享會去感謝眾老師。應該參加基本培訓,尤其是兒童主日學老師,因為成人學生有較強的分析力。退修會亦相當重要,幫助事奉人員重新得力。大部分情況當老師要求支援,教會都會安排到。例如休息、書本、課程等等,培訓一個新主日學老師需要花時間與他一起準備課程。
兒童主日學採用西方教會的英語教材,適合華人教會嗎?為甚麼?其實兒童本身是下一代,比較容易跟西方文化接軌。而且可以透過主日學老師去補充,所以問題不大。文化差異一定會存在,不過問題不大。因為大家都在加拿大成長,日常接觸的都是西方文化。其實教材算是適合,問題在於手法。因為需要因應兒童的不同需要,去個別照顧他們。亦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塑造他們的品格。如果純粹用教材內容的角度去看的話沒有問題。主日學其實不是傳遞文化的平台,透過老師與兒童的家長溝通、接軌,由家長擔當文化的教育。
你比較喜歡主日學著重討論、對話、針對生活應用、互動授課;還是喜歡著重知識傳遞、單向授課?授課形式應該取決於對象和課程內容。只要主日學老師能夠成為榜樣,抱著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心,兩種形式都可以達成果效。當老師在知識和生命上都是榜樣的時候,只需要因應情況作出適當調節。互動授課對生命成長比較有利,反之單向授課的形式會對知識傳遞比較有效。兩者需要並存,互相補足。兩者同樣重要。不過互動的形式會有助深入了解,但亦較難掌握,引致討論離題,需要有經驗的老師。會比較傾向有互動性的教學,不過有些題材、真理的教導、歷史,討論的空間不多。有關應用的教導就有比較大的空間,與知識的傳遞不同。互動的最大好處在於幫助吸收、鼓勵思考。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