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 使命教會

專欄『到位的教會發展』

王乃基

差不多廿年前筆者首次用使命教會(Missional Church)來描述教會當朝向的願景,一位英語很好水平的執事私下禮貌地改正我的用詞,他說英語中有missionary宣教士,也有mission宣教作名詞,卻沒有missional這個形容詞,如此正代表普通信眾的觀念,以為教會應該作差傳的事工,有本國及海外的宣教士,因為教會本質是要宣教,這是華人教會過去卅年推動普世差傳的成果,當我們參考西方教會的經驗,教會不單有宣教,也應該是使命教會,原來mission此字不止是宣教或差傳,切忌失去使命的寬宏意義1

五○年代被英國教會差往印度宣教的紐畢真 (Lesslie Newbigin),當他卅年後退休回祖國時,發現西方社會已不是基督教國家了,後基督教時代的展開,使教會身處在多元化的社會,教會不單是要做差傳的宣教士工作,教會更要裝備信徒在自身社會中成為被差的群體,在不同的各行各業裡有信徒作鹽作光的宣教士2。因著紐畢真帶來西方教會的普及反省3,整個北美洲教會進入一個新的使命教會時代4,Missional一字,據說是美國富勒神學院宣教學者范榮真博士(Charles Van Engen)於一九九一年首先採用5,其後此詞彙逐漸流行,促使教會重新理解宣教工場不一定是遠方未得之民,堂會身處的社會與文化,正是履行使命之所在,甚至如Reggie McNeal所言:使命教會的興起是基督教計宗教改革後最大的變革,使教會重尋其真義6

誠然有關使命教會的作品,近十多年如雨後春筍,也代表了北美教會發展趨勢,從以前的教會增長轉為教會健康,使命教會再聚焦教會之所謂教會的本相7,眾多的論述都是幫助我們反思教會的原有本質與功能,四年前筆者參加由加拿大福音聯盟(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Canada)舉辦全國教會領袖與宣教的Hinge會議,其會長Bruce Clemenger指出加拿大福音信仰的教會,正處於教會歷史的關鍵時刻,意思是切忌如歐洲教會般,只有宣教士的差遣,卻忘了使命教會的發展,這促使筆者反觀加拿大的華人教會,有不同形式的使命教會。

一、為植堂生存的使命教會

加拿大華人教會歷史蓬勃的年日只有不到四十年,過去卅多年華人教會紛紛植堂,這是可喜的歷史,一般植堂教會在為生存的頭十年,的而且確很有動力,否則教會也不能十年左右自立,當華人移民潮穩定下來,能繼續有植堂浪潮的發動力,這才真正是使命教會,否則植堂就只是因為移民潮,為生存而有的使命,也只不過維持十年,怪不得大部份堂會一到十多年便緩慢下來,會眾就只是徘徊在百多人的情況了。

二、為教會生活的使命教會

生存與生活有所分別,就如新移民為生存而打拼,稍為安穩後便求生活的內容了,教會的發展階段也有類同,為生存的植堂頗有使命感,但踏入十多年邁向廿年時,大部份教會容易落在漫長的停滯,教會失了使命感,各方面都中規中矩,因而教會較容易內向,甚至為小事而內耗,因而所謂福音事工是為生活點綴,佈道外展也只是教會行事曆的節目而已,怪不得不少教會原地踏步二、三十年的老樣子,因為只有使命的口號及教會生活的節目,卻失去真正的使命動力。

三、為教會生命的使命教會

有十多廿年的教會,必有習以為常的教會文化與事工節目。正因為教會已不是植堂時期,有一定的會眾資源與生活,能否持之有恆有使命感,就在乎回到教會之所謂教會的生命了,原來教會不是為會友而設的宗教會所,教會是生命的群體,在福音的大能下不斷回應所處的社群,又反省使命此時此地的意義,才真正使教會的生命繼續前進,重新映像的教會模式,乃是神在不同時空當中對教會旨意的得以實現8

四、為使命上帝的使命教會

當然教會要有使命感,可以為其生存、生活及生命的進度,使命教會實至名歸乃為使命上帝,原來真神是一位使命上帝,三一上帝於歷史的作為,同樣是屬上帝子民延續要作的使命9,使命教會雖以地方堂會作出發點,注重的卻不是本身物業、事工與服務等擴展,乃是關注上帝國度在世界場景中的運作,華人教會領袖應看「國度擴展」的重要性,過於本身勢力的拓展,誠如學者萊特於「宣教中的上帝」巨著表明使命的焦點不是「教會中心論」,乃是「為了上帝的榮耀」10

戴德生影響世世代代的宣教格言:假如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往往使不少人誤會他的獻身是為了中國,其實他真正委身是為了基督,因為那句格言最後是以「不,不是中國,是基督」作結束的,這也是使命教會的真正動力,不是為教會生存與生活,甚至不是為了教會的生命與健康,不理會移民的浪潮如何,教會的潮流是甚麼,只為順命基督的大使命,效法使命的上帝,我們也被差在本地與遠方,成為使命的群體,為的是與使命中的上帝同步前行,在不同時代與族群中,實踐祂的旨意與國度的榮耀。         (作者為亞省愛城福音堂主任牧師)

備註:

1. 萊特 《宣教中的上帝》(校園,2011)第 xi-xii 頁

2. Lesslie Newbigin The Gospel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9) p. 1-65, 230

3. Lesslie Newbigin The Other Side of 1984: Questions for the Churches (Geneva: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1983)

4. Darrell L. Guder Missional Church: A Vision for the Sending of the Church in North America (Eerdmans, 1998)

5. 萊特 《宣教中的上帝》(校園,2011)第 xvii 頁

6. Reggie McNeal Missional Renaiss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9) p. xiii

7. Ed Stetzer & David Putman Breaking the Missional Code (Broadman & Holman Publishers, 2006) p. 44-58; Tim Keller Center Church (Zondervan, 2012) p. 251-275

8. Alan J. Roxburgh & M. Scott Boren Introducing the Missional Church (Baker Books, 2009) p. 68-73

9. 萊特 《宣教中的上帝》(校園,2011)第 xii 頁

10.萊特 《宣教中的上帝》(校園,2011)第 xi-xii, 500-503頁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