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 三位信徒的閱讀心路

楊何其真(緬省温尼柏)

對閱讀產生興趣,源於初小。晚飯後父親陪我和弟弟一起閱讀《兒童樂園》和《幼童文庫》。中學時代愛看《青年良友》,每期的〈滌然姐姐信箱〉專欄,都是我的摯愛。她解答的問題包羅萬有,不只是信仰,對人生目標、自我認識、交友、婚姻等,都有清楚忠直的解答。後來出版的《滌然信箱》,也成了伴我成長的良師益友。

難以置信,在紐約唸大學時,我有機會參加史祈生牧師的教會,而師母竟然就是我所敬仰的滌然姐姐!藉著他們夫婦的著作(讀書),和深入認識他們的為人(讀人),神在我生命中打穩了好基礎。我喜愛史師母的著作,包括《永不止息》、《唯愛》、《一場好哭》、《癌戰》及《主僕史祈生》。它們引導我認識那位把彩虹放在雲中、與人立約的神。

在丈夫的薰陶下,我也瀏覽一些英文書籍。Let Go1 是 Fenelon 主教以四十封簡短書信的形式,深入淺出教導捨己的功課。 書中有不少精句,例如: 「讓我們直言不諱的向老我說:『你是個偶像,我不跟從你!』」及「向自己dead,就是向自己deaf」(筆者譯)。自1993年擁有這本書,它一直幫助我操練「三自」:自卑、自潔、自建。每次我溫習這書,它使我感覺彷彿在曠野中,聽見良牧對一隻受傷迷路小羊慈聲的呼喚和叮嚀,繼而看見那隻小羊竟然就是自己。在作者循循善誘的勉導下,我嘗試心悅誠服地降服在神面前。每一次的降服,都是由內而外的洗滌,而「放手」就是那條通往平安和喜樂的途徑。

1:Fenelon Francois, 1973.  Let Go (Springdale. Pennsylvania: Whitaker House)

陳瑞欣(温哥華)

自小五信主時已愛上到教會圖書館借書;當時沒想到書本是否所謂「屬靈」,只是平日甚少有機會接觸以聖經價值觀為核心的書藉而倍感珍惜。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因初為人母,而對這些書籍的喜愛再次升溫,因為屬靈書籍實在是我教養子女及行事為人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老師和輔導員。

屬靈書籍的可貴之處,是讓我可按著需要選擇及按個人步伐邊看、邊反思,聖靈不時透過作者一矢中的,說中內心掙扎的源頭,或給我當頭棒喝,不得不立即停下來以禱告回應,或將紮心之處記錄在日記中,以作警惕或重新立志,又或內心因獲得安慰鼓勵,而能豁然開朗的繼續上路。

雖然閱讀過的屬靈書籍算不上很多,但可以說從戀愛、工作、婚姻、事奉等不同的重要人生階段,必定有一些屬靈書籍伴我成長,幫助我更認識自己及如何實踐信仰。

不過,今天這些屬靈資訊或文章可透過更多不同途徑吸取,例如從博客甚至以影音形式出現。有些人對閱讀的興趣不大,也許他們學習的方式是透過影像或聲音,因此網上的講道信息或記錄片更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但無可否認,要進深了解某個範疇,還是閱讀書籍比較集中,而且可以比較不同作者對同樣問題提供的不同角度或對策,因此書籍的地位仍是無可替代。

感激本地一位經營福音書局的老闆,雖然營運不易仍然堅持以低價賣書,以鼓勵弟兄姊妹閱讀屬靈書籍。因此有好的屬靈書籍,定必要和他人分享,藉此互相激勵、更新成長。

Leo Lee (多倫多)

其實我真的不好讀書,因為讀書這玩意兒真的很要命;已故華人神學家楊牧谷透過他的著作《讀書這玩意兒》,語重心長地對讀者說:「學習是終生的,你壽終正寢之日才是畢業之時……」,雖然這話的對象是大學生,但也適合任何年齡的學問追求者。

人生怱怱數十載,回想自己的讀書生涯是苦也是樂,怎樣讀好書真不容易,不論是讀書的時間、環境、速度、方法、筆記法、甚至在厠所辦事爭取時間看甚麼書,都大有學問,若下點功夫,才能無往不利。楊牧谷提醒讀者在讀書求知的事情上,一定要抱持批判的心態,不妨多問一句:「為甚麼?」要培養以批判式的思想態度來作學問的功夫,作一個有獨立思考的人。還有,我們要養成逛圖書館的習慣,除了可以找到不同的書籍期刊外,說穿了就是免費的,窮學生的好去處。

以我數十年倒霉的讀書經驗,讀書不單是去追求學問、了解問題,並要了解得透徹;奈何自己卻三心兩意,不够專一,這本書還沒看完就跳過看其他無關的書,至終一事無成。我想到使徒保羅,他有一種精神,就是「只有一件事」(腓三:13-14),這是我經常忽略的讀書態度。總括來說,「保羅精神」的讀書法只有三點:「第一是專心,第二是專心,第三也是專心」,願主內共勉!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