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 今屆泛美華福大會對加拿大教會的啟發

—─訪問約克區證道浸信會主任劉達榮牧師

採訪:李思韻

李:牧師在堂會中推動中南美洲宣教有多久?透過甚麽形式?

劉:我們是從證道浸信會分堂出來的,我們與證道聯堂差會參與中南美洲短宣事奉已有八年。以往我們會差派短宣隊去當地,而短宣隊去事奉,回來後會有分享。我們的弟兄姊妹每逢十月份差傳月時也有籌款活動,讓大家支持短宣隊—─數目不拘,純粹鼓勵弟兄姊妹參與。這八年裏我們與中南美洲教會之間的關係密切,譬如他們有弟兄姊妹上來探望我們,每有機會我們便邀請他們的傳道人(特別是我們所支持的特別項目)來分享,又與當地教會建立關係。我們特別比較專注在巴拿馬,當地傳道人七年間上來約有三次,有被邀請來我們差傳年會的,也有是私人性質來。建立了關係後,以後的合作便很不同了。

李:在堂會推動宣教上有甚麽困難?

劉:   一般來講我們教會的差傳意識很強,在當中比較困難的反而是真正落手參與的人不多。我們中文堂有一百多人,都有十五、六人去過巴拿馬,近兩三年英文堂開始加入,也是十多人。總的來説,在推展人數參與上與禱告方面未達理想。雖然我們逢第五個星期二是差傳祈禱會,但都只是一年四次。我們在主日崇拜也有爲宣教士祈禱,在小組中也有鼓勵會衆這樣做,但我覺得在宣教工場前綫的爭戰很厲害,特別我們現在專注在巴拿馬,看到他們在當地經歷的事情,很多時讓我們反省我們的禱告不夠。另一方面困難是在領導上的人力資源分配,而這也關乎聯堂差傳的安排。比如我們近三、四年集中在中美洲巴拿馬,有好也有壞;好處是更集中,不好的是對於委内瑞拉、哥倫比亞、墨西哥我們堂會很少參與。

李:今次華福會議對日後中南美洲宣教有帶來甚麽新思維、方向嗎?

劉:   這對我來説是再一次的肯定(affirmation),因爲過去六年我們在巴拿馬的事奉比較多領袖培訓,所培訓的都是信了主三幾年便要負起教會事奉的同工,所以一半是領袖培訓,傳遞很多教會的體制及觀念,一半是生命栽培。但我在這五日的會議上,我每天都聽到同一個訊息:下一代的問題。中南美洲下一代的華人,無論在佈道、栽培上各方面都有需要。有關下一代的事工,我們教會在過去兩三年已經開始帶動我們的下一代到當地服侍他們的下一代;譬如五月尾六月初時,我們的年輕人在他們一個英文營中服侍(因當地以西班牙語爲主,很多家長卻很想子女讀英文,所以在當地教會有一班下一代的領袖,組織一些學講英文的訓練營)。這些都是比較全面性的設計。未來三年我們可以在巴拿馬建立網絡,可以很具實用性:譬如我們構思在暑假有補習組到當地,幫他們學英文、數學、音樂。另一方面,有小孩的家庭及對父母的教導也同樣重要,因此需要兩代人一起配搭。這些都是在構思中,但我覺得整個中南美洲的下一代華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李:   對今次會議有何感受?

劉:   我發覺在中南美洲有很多很用心,又很吃苦、很孤單的同工,特別是在一些小島國。我們整個會議裏都有逐個地方彙報當地情況。我的小組裏有一位牧者,在千里達牧會事奉,他真的很孤獨,沒有同工,而當地可能也只有兩三家華人教會,而他能與當地人有多融合,我也不了解。從他的分享,叫我思想我們應怎樣建立一個更好的網絡,不要讓同工感到被孤立。他們當中很多宣教士都有從北美洲的經濟支持,但我覺得更辛苦的是當地的同工,譬如在巴拿馬的同工,他們受訓練後出來,薪水連在華人社區當收銀員的也不如,自己卻要寄錢回鄉,或有很多其他開銷;他們實際上很需要經濟支持。

李:   今次會議有沒有令你對神在中南美洲的作爲有新認識?

劉:   我們知道在中南美洲,特別是南美洲,神的國度的動力很大;由原本的天主教國家逐漸多了不同宗派,神在當地有祂的作爲,但華人宣教的工作,往往不容易與神在當地工作的動力(dynamics)有聯合、融和。因爲宗派品流複雜,每當遇有感覺上比較像靈恩派的教會,大家往往比較抗拒,於是在面對例如向下一代宣教的問題,他們均未能好好利用當地教會的資源。我覺得神在慢慢開啓我們對宣教的體會,看看如何與當地弟兄姊妹同工, 不然我們便會很孤單,也趨向封閉,只看華人。一個很好的例子:多倫多有一位張傳道,神帶領他與一個哥倫比亞當地的宣教行動合作植堂;雖然他是植一間華人教會,但他能夠很快得到當地教會的幫助,包括在資源上。因此現在他在那裏只有兩年,卻有十年的工作果效。我認爲這是華人差傳事工需要學習的,要先認識神的工作,而神的工作不只在華人中間。如何運用當地資源做華人工作,是我從中得到最大的啓發。往往我們因為語言限制,不知怎樣溝通而忽略了這方面。我們因此事前要多做功課,看哪些宗派可靠、與我們在信仰上接近,可向他們問路、求資源,好好利用神在當地已經啓動的行動並從中獲取各樣支持。

李:   今次會議有甚麽特色?有沒有其他宣教大會可以借鏡的地方?

劉:   這是巴拿馬第二次舉辦華福會議,本身有其意思。回想第一次舉辦之時,當地只有四五間華人教會,十幾年後的今日已發展至十七間。現在弟兄姊妹很竭力服侍,特別在大城市巴京的弟兄姊妹,在今次籌劃上見到他們下了很多功夫。今次四日四夜的會議,兩晚是佈道形式,最有特色是其中一晚用西班牙語佈道,並由一個在秘魯土生土長的宣道會華人牧者來帶領,這很有意思也很恰當。而在最後一晚的聚會,由劉富理牧師主講,當中有很多呼召,其中一個很有意思,他呼召大家成爲“Kingdom Entrepreneur”為神國去開創事業,撥出特定盈利放在神國;不是用自己名義,乃以公司的形式去做。事業與事奉兩者可以如何配搭,是很值得思考的。

李:   華福大會方面有甚麽可改善之處?

劉:   唯一覺得工作坊(workshops)内容比較其他會議鬆散,當中我欣賞的有兩個工作坊,課題均很有意思,但內容未必那麽中的和深入。一個以西語主講,講當地下一代的問題的工作坊,講員從美國來,很有經驗,問了很多帶動思考的問題,但真正處理問題方面,譬如如何推動下一代事奉,講員卻未能提供具體建議。這方面我覺得主任牧師擔任很重要的角色,奈何當地大部分主任牧師都是海外的宣教士,未曾摸得透當地的問題。另外行政方面,感覺上是資源不足,以致協調上有欠完善—例如在工作坊的籌備上。

李:   加拿大華人教會團體如何支援中南美洲宣教?

劉:   回顧我們教會過去七年專注巴拿馬偏遠地區的服侍,叫我更感受到專注一個地方事奉的重要性。或者我們可以啓發其他有心差傳的教會,我們一同建立網絡集中資源在某一地區,好像委内瑞拉、哥倫比亞、智利、千里達、多明尼加共和國等等,看大家是否能分工合作,投放適當資源在當地十年八載,讓當地教會真正茁壯成長。因此這次會議是一個建立網絡的重要活動。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