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 訪蘇牧師,談「加拿大華人教會」

總編評筆
陳孟賢教授

數月前,蘇穎智牧師到訪多倫多幾天,在一個半晴星期六的早上,我往訪他的住處,一壺清茶,轉瞬間便已經對談了差不多兩小時,話題是加拿大華人教會。

首先,他指出加拿大華人教會的主要特色是兩文三語。這語言特色,是其中一個因素,叫土生華裔信徒對華人教會沒有歸屬感,以至華人教會的發展有所局限。

 此外,教會會眾主力是移民,來自原居地許多宗派背景,教牧領導便頗困難。加上多語言事奉的要求,教牧流失在加拿大華人教會中為數不少。

另外,個人主義泛濫,是加拿大文化特色。故此,蘇牧師認為,牧養工作一方面要堅持聖經絕對權威,但同時要實踐民主;在教會領導上,要兼具「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方法。他分享自己牧會的經驗:在教導栽培上要顧全整體會眾的普遍情況,常常回歸聖經基要信息;在建設事奉隊伍上要用人唯才、民主選賢,讓團隊同心同工;在與會眾連繫上,要千方百計跟會友溝通,例如每次崇拜,會眾都可以用回應紙表達對教會的關心或不滿,每份回應表皆會被認真地閱讀和跟進,以至信徒對教會的誤解可以及早被澄清。在重大決策上,蘇牧師重視禱告以達至教會和諧,在他教會購堂的一次經歷中,同心祈禱帶來神蹟性的事情發展,更叫全教會得到信心的成長。

看加拿大華人教會的未來,蘇牧師認為老化是一個重要問題。這包括教會領導層的老化、有恩賜的信徒甚少獻身傳道、在長執會中又很少年輕人能夠加入。

至於教會在社會中的影響力,蘇牧師認為應該「從大處想,在小處開始做」。他在香港有很多這方面的經驗:他聯合政界的基督徒,辦議員祈禱會,又為高層執政官員祈禱,用聖經鼓勵官員,在靈裡支持他們。另一方面,聯合教會領袖,讓教會與非牟利社會服務團體連結,分工合作,各自發揮所長(例如教會界善於作橋樑凝聚志同道合者出錢出力、社會服務機構則善長在專業方面執行步驟),一起社關扶貧。

最後,蘇牧師談及對中國大陸的關心。他朌望將來在中國,教會可以更興旺發展、基督教書刋可以更多出版、海外基督徒學者和牧者可以更多回饋祖國等。加拿大華人教會,畢竟也是「族裔教會」,祖裔就正是中國;如今全世界都流行「廿一世紀是中國世紀」的說法,無論事實上是或不是,海外華人根在神州,對中國關懷和貢獻,總是應有之義、責無旁貸。

蘇牧師在香港是萬人教會的主任牧師,早年在美國牧會,近年來多次到訪加拿大,既曾有在北美生活的親身體驗,現在又是旁觀者清,他對加拿大華人教會的觀察,很值得我們加國教會領袖們參考。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