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人和人和人之間

專欄「金句散文」
陳孟賢

        『正如你們已經有幾分認識我們,以我們誇口,好像我們在我們主耶穌的日子,以你們誇口一樣。』(林後一:14)

        保羅寫哥林多後書的背景,乃誤會化解以後的真情表白,讓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進一步認識保羅和他的同工(例如提摩太)。

        人際認識是一門大學問。人與人之間互相認識,究竟認識的內容是甚麼?

『誰和誰和誰之間,相識、結合、與患難;
情和情和情的關,輾轉裡掠過站和站……
人和人和人之間,滄桑裡自有浪漫……』
(錄自《東方三俠》主題曲『莫問一生』)

        人與人彼此認識,由最表面的姓名、外貌,到從語言了解對方的思想、意見、觀點 (有意識的一面),再到認識對方的個人歷史、過去遭遇,以至從細察行為中得知對方的喜惡、意志選擇(真我的流露),再明白對方的未來計劃、理想方向、夢想願望,到領悟對方的性格結構,諸如價值取向、思考方法 (系統型或經驗型、理念式或實用式等等)、處人的習慣(例如對被接納、被關心、被領導等相對不同程度的要求),到最後,『人之相知,貴相知心』,達至無間斷的情感溝通,『心有靈犀一點通』。

        在林後一章十四節裡,保羅說『你們……我們,好像我們……你們一樣。』(現代中文譯本)原來想念之情,就是把別人放在心中,關懷、念記、幫助,是一己渺小生命的境界擴張,超越自我、自私。愈偉大的生命,愈多包含其他人的生命,甚至將普世放在心中;反之,則只有自己。

        保羅又說,在主耶穌再來的日子,一場相識的弟兄姊妹,可以互相『引以為榮』(參聖經新譯本)。保羅的心態,是認識別人的時候,欣賞別人生命中美善的一面 (人當然也會有醜陋罪惡的另一面)。而普遍人性裡深層的美好,乃從神而來;皆因神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人類 (創一:27)。當人欣賞別人生命中美善的時候 (保羅甚至用『誇口』這個強烈的字眼),其實也是間接地讚美生命源頭上帝的全善。

        保羅認為,人和人和人之間,互相認識,好使彼此想念和欣賞。但在現實裡,人與人愈加認識,可能愈多咒詛,倒不是祝福。『分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林後十二:20),反而多見。在罪惡世界裡的人際關係,極可能不是生命想念、包含的情操,而是生命的利用;極可能不是生命的欣賞,而是生命的侮辱、踐踏。活出愛,是一場難打的仗,但這正是基督徒的使命 (太五:44,48)。很多時候,真心會被嘲笑,但也有一些時候,『仁者無敵』,愛可以感化石心。付出需要冒險,但這個險值得冒。正如保羅說林後一章十四節的時間,正是跟哥林多教會經過曲折關係之後 (參林後七:2~16)。

(作者為多倫多懷雅遜大學教授)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